第251章(第1頁)

孟遠并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去預定豪華酒店發布廳,也沒有聯系全球媒體廣發邀請函。

他隻做了一件事——

讓技術團隊,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遠新材料研究所”的名義,

向即将召開的“國際電池材料研讨會”投遞了一篇學術論文。

“孟總,這是”錢敏拿着那份投稿回執,滿心不解,

“我們不是要去開全球發布會嗎?怎麼變成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讨會了?而且還是在一個最冷門的分會場?”

孟遠正在練習書法,聞言頭也不擡,筆走龍蛇,在宣紙上寫下四個大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他放下筆,看着錢敏,笑道:

“誰說發布會就一定要敲鑼打鼓,人山人海?那種發布會,是給外行看的。“

”山本一郎是什麼人?是頂尖的内行。在他面前耍花架子,隻會被他一眼看穿。”

“我們的‘火種’技術,領先行業至少兩年。這種颠覆性的東西,如果大張旗鼓去開發布會,你猜會發生什麼?”

錢敏想了想,答道:

“他們會立刻把我們當成頭号大敵,用盡一切手段圍剿我們。”

“沒錯。”孟遠眼神變得深邃,

“他們會質疑咱們的數據,會用專利聯盟封鎖我們,會動用輿論攻擊我們‘ppt造車’。“

”與其把力氣花在跟他們打口水仗上,不如換一種玩法。”

他指着那篇論文:

“我們不是去東京踢館,而是去給全球的同行們‘布道’。”

“等山本一郎反應過來時,我們的‘火種’,已經通過這些專家學者,在整個行業裡燎原了!”

錢敏恍然大悟,隻覺得後背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原來,真正的殺招,根本不是正面的沖鋒陷陣,而是這樣一場精心布局的“學術奇襲”。

在敵人最自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引爆一顆足以改變産業格局的炸彈。

一個月後,日本,東京國際會展中心。

“國際電池材料與技術前沿研讨會”,全球行業頂會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