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後身子一凜,劍随意動,長劍斬出,劍雖離得遠,但氣勢仿若有形,直撲李初七的臉。
這是我的“且慢”?
不,不對,這隻是單純的劍勢,雖然内息的感覺很像,但本質是不一樣的。
李初七迎刀上擋,一式“且慢”揮出,交擊之下,魏三釘的劍勢根本抵擋不住,被完全擊碎,甚至還要出劍格擋餘威。
但魏三釘格擋後毅然向前,步伐又快又急,左右劍裹挾着完全不同的兩種劍意,寒暑相間,交替攻擊。
每當長劍攻擊,短劍則做守禦;短劍攻擊,長劍則做策應,一招一式,都蘊藏無數變化。
而李初七面對雙劍攻勢,絲毫不見慌亂,反而是遊刃有餘的遊走于魏三釘的雙劍之下,幾次避開後甚至有餘力出刀反擊。
在場衆人看的是目瞪口呆,個個連大氣都不敢出。
就連看台上的齊夏都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神态。
因為作為兩系雙修的前輩,他知道雙劍用起來有多難。
雙劍的招數比起單劍來說,無疑是能讓攻勢更加綿密,宛若一張不透氣的大網,但難的是一心二用,随時轉變手中長短劍的攻守,做到進退有度。
寒暑兩種劍意本就不易兼容,更别提讓它們配合,一個不小心,不等敵人出手,自己就把自己折騰沒了。
而且同時修習兩種劍意,丹田必須足夠的堅韌,這樣才能保證内力的循環。
但他看魏三釘用着雙劍,絲毫不顯吃力,反而配合的極為精妙。
不過怎麼總覺得怪怪的?
齊夏眉頭微皺。
再看場上,兩人一追一避,不覺間已過了三十多招,李初七看準一個機會,一式“且慢”斬出,再次逼退了魏三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