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悔思倒是沒有想到皇帝身上去。
因為她潛意識認為會是年齡更相近的人,或者是更容易流露出身邊消息的人,這才會被前世的步将離知曉。
一位皇帝身上發生的事情,一般不太好的都會被壓住,哪怕是當衆出醜。
宴會上來客,為了不得罪青海國,一般都會願意守口如瓶,在本國内可能多少會壓不住,但傳播不了太遠,知道的人肯定不會多,龍江國的步将離怎麼可能知道。
步悔思一陣頭腦風暴後,突然想到另一種情況。
如果皇帝身上發生不利的事情,不但沒有壓住,直接往外傳播,還傳播的其他國家都知道的程度。
那最可能的事件,是皇帝遇刺!
步悔思立刻開口:“你說有沒有可能步将離預測到,皇帝要遇刺?”
如果是這種程度的事情,皇帝是受害者,确實沒有隐瞞的必要,而且這麼大的風波,也不好隐瞞。
而且拼命相救可是非常大的恩情,再加上皇帝權力地位足夠大,能帶來的好處足夠多,步将離如果勢要這麼做,就能說得通,不需要懷疑動機。
至于步将離為什麼要把江支離趕走,也許是擔心江支離的人救了皇帝?搶走她的功勞?
可是也不對啊,除了江支離,現場還有那麼多其他國家的
不對,這點想得方向不對。
步将離如果是因為前世知曉這件事情,那麼說明前世刺殺就算沒能殺死皇帝,至少也是驚吓過度,或者受到輕傷的程度,也就是說明現場的保護措施沒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那麼步将離趕走江支離的原因就來了。
前世宴會上沒有他們,這輩子多出他們,他們是變數。
江支離和她有同樣的看法,雖然他對步将離知曉未來這點沒有步悔思知道的那麼清楚,但因為步悔思提醒,他也很防備。
“如果從步将離目标是皇帝這一點猜測正确的話,那麼最有可能發生的,就是這個了。”
對于關鍵信息缺少的情況,很多時候隻能異想天開的去猜,沒有其他作證的情況下,隻要前後邏輯都通順,那麼猜測結果就需要暫時當真來對待,畢竟他們就算猜錯了,也猜不到其他了。
“那先當做是這樣好了,那我們要不要毀掉她的計劃?”
步悔思對這一點有些拿不準。
毀掉步将離的計劃,就代表自己可能被懷疑,或者她不會懷疑自己的身份,隻會直接廢掉自己這顆棋子,雖然這種“廢掉”,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損失。
而按照步将離的計劃來,自己和江支離等人退場,步将離目的達到,可能會獲得她想要的結果,甚至對他們有一定麻煩。
畢竟如果她真的是要救皇帝的命,被皇帝奉為座上賓的話,說不準皇帝會給步将離和江澈一些幫助。這點可一點都不好。
其實他們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讓第三人牽扯進來。
蘇誕如果知道步将離的想法,多少可能會做出一些反應。不過那也是給予他自己的利益來計算,他不一定會去阻止。
而且他們要如何和蘇誕說明自己是怎麼知道的?這一點也麻煩,對方信不信也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