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演戲的一步,席浩軒的飛鴿傳書很快來到青海國皇宮。
蘇誕在多位大臣面前打開信紙查看,随後将信紙交給他們傳閱,并詢問他們的意見。
根據信紙上的内容,廳内大臣們立刻分位了三派。
本就一直站在蘇誕這邊的人,表示此事隻有蘇誕本人才能抉擇,他們沒辦法給出意見。
因為不管是為了道義舍棄利益,還是當小人獲取利益,後果都是蘇誕自己承受,所以隻有他有選擇的權力。
他們青海國不管最後選擇哪種,基本都不會損失利益,最多就是得不到多餘的利益,放棄到嘴邊的肉。
而曾經蘇曹那邊的人,他們對新上任的蘇誕有太多看不順眼的地方,如果這個時候讓蘇誕為青海國争取了利益,那這個皇位他肯定坐穩了。
至于舍棄道義,被人诟病不記恩情這種小事,對于蘇誕這樣地位的人根本無關痛癢,畢竟高位者就是可以指黑為白。
他們自然就不希望蘇誕達成開疆擴土的成就。
更何況這件事情這麼看都很簡單,因為山海國動了。兩國一旦默契聯手,龍江國不死也殘,而殘了的龍江國離死又有多遠?
最後一部分是以國家和個人利益為主的中立派,雖然他們也為蘇誕上位提供了幫助,可那也是因為蘇曹不可選了,不是他們忠于蘇誕這個人。
青海國聯合山海國拿下龍江國什麼的,簡直是天大的餡餅啊!
對青海國和他們個人的錢兜都有好處,怎麼可能拒絕,當然是讓蘇誕不要計較那種恩情的小事。
至于零散的牆頭草,則對此事的看法各不一緻,紛紛站隊。
“哪來的天上掉餡餅的好處,說不定我們一動手,山海國就退了,等着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呢!”
“山海國是在我們行動後行動,他們肯定是覺得機會千載難逢,剛好攻打其他國家,可以解決他們内部的矛盾,所以不可能是陷阱。”
“此事關乎到皇上的名譽,隻有皇上有權力決定,讓你們提意見,你們還真當自己是根蔥了?怎麼敢替皇上做主。”
三派人吵的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