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會喜歡上江澈,确實有一部分江澈優秀的原因。
在沒有更好的對比之前,江澈是跟皇城的公子哥們進行比較。
他文學方面的成績不錯,騎射方面也不錯,能去領隊剿匪,也是因為他用兵方面受到了教導者的誇獎。
最重要的是,他還年輕,就已經達到大多數人還未達到的高度,且多方面發展。雖然這一點也離不開他有這樣的教育資源。
但現在,他被江初和江支離在不同角度紛紛壓了一頭,這還是這兩個人可能都有所保留的情況下。
這也使得他原本的眼界因為對勝負的執着而變得狹窄。
江婵兒的這封信,若是真能打動江澈那顆被固化的想法,那江澈反而真的會成為江支離值得重視的對手。
“人沒有那麼容易改變,尤其是已經過了二十的人。”
步悔思很清楚,人容易被一時的想法引導走另一方向,可大多時候隻是走幾步就退回來了。
真正要徹底改變方向,是個要和本我對抗的過程。
畢竟短時間内的突然改變,很難保持長久。
但若這能保持久了,那也就是長時間下的潛移默化,從根源發生改變。
“就像某天我因為外界某種刺激,突然想要學習繪畫,買了很多筆墨紙,奮發圖強的進行臨摹,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的時候,擺脫臨摹去繪制屬于我的畫卷時,突然發現一塌糊塗。
因為我沒有訓練出足夠的基本功。明白後,之前湧起的那股氣就會突然消散,回到原本熟悉的領域,繼續在舒适的區域躺平。”
步悔思用距離來更生動的描述這種可能,但隻是一種可能,誰也不能斷定江澈是哪一種。
不過江澈變成什麼樣都是競争者,他們的計劃不會因他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