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京城的大街小巷就開始有了些異樣的聲音。
"聽說了嗎?皇上要改科舉了!"一個茶攤老闆壓低聲音對客人說道。
"改科舉?改成什麼樣?"客人好奇地問。
"聽說要加什麼算學、格物,還有武舉!"老闆搖頭歎氣,"這不是胡鬧嗎?咱們祖祖輩輩都是靠四書五經考功名,現在突然要學那些奇怪的東西,誰學得會啊?"
"可不是嘛!"客人也跟着附和,"我家那小子讀了十幾年書,好不容易要參加科舉了,現在突然改規矩,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類似的對話在京城各處都在發生。書院門口,私塾旁邊,酒樓茶肆,到處都有人在議論科舉改革的事情。
翰林院裡,幾個翰林學士聚在一起,臉色都很難看。
"諸位,這次科舉改革,實在是"年紀最長的翰林學士欲言又止。
"王大人,您直說無妨。"旁邊一個年輕的翰林接話道。
"唉!"王翰林長歎一聲,"咱們這些人,從小讀聖賢書,靠的就是詩詞文章。現在突然要考什麼算學格物,這不是要咱們的老命嗎?"
"就是啊!"另一個翰林憤憤不平,"那些算學格物,都是工匠幹的活,咱們讀書人怎麼能去學那些下九流的東西?"
"更可氣的是還要設武舉!"一個瘦弱的翰林氣得臉都白了,"武夫粗鄙,不通文墨,憑什麼跟咱們讀書人平起平坐?"
正說着,楊威派來的人悄悄走了進來。這人是楊威的門生,在翰林院也有些地位。
"諸位師兄,楊老師讓我給大家帶句話。"門生神秘兮兮地說道。
"什麼話?"王翰林趕緊問道。
"老師說,科舉改革關系到天下讀書人的前程,不能坐視不管。老師準備聯絡朝中同道,一起上書勸谏皇上。"
"好!"幾個翰林同時叫好,"楊大人果然有擔當!"
"老師還說,"門生繼續道,"希望諸位師兄能夠在翰林院中多做宣傳,讓更多同僚明白這次改革的危害。"
王翰林用力點頭:"這是應該的!咱們讀書人要團結起來,維護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在國子監裡,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發生。
"祭酒大人,這次科舉改革,您怎麼看?"幾個博士圍着祭酒大人詢問。
祭酒大人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學究,滿頭白發,一臉愁容:"唉!皇上年輕,不知傳統文化的珍貴啊!科舉制度傳承千年,豈能說改就改?"
"祭酒大人說得對!"一個博士激動地說道,"四書五經是聖人之言,詩詞文章是文化精華,怎麼能被那些奇淫巧技取代?"
"更可怕的是,"另一個博士憂心忡忡,"如果真的改了科舉,咱們這些教書的怎麼辦?難道也要去學那些工匠的手藝?"
祭酒大人搖頭歎氣:"皇上此舉,實在是"
話還沒說完,一個楊威的人也悄悄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