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雲逸的名聲在古董圈裡越來越響亮,流雲齋的生意也日漸紅火。就在他為交流會的成功感到欣慰時,心中卻有個想法越來越強烈——他想嘗試些不同的東西。
那天下午,韓雲逸再次穿越到了70年代末。這次他沒有去尋找古董,而是來到了一個正在倒閉的小工廠。工廠門口聚集着十幾個工人,有的在抽煙聊天,有的則愁眉苦臉地坐在台階上。
“師傅,請問這廠子是做什麼的?”韓雲逸向一個年紀較大的工人打聽。
那工人擡頭看了看他,歎了口氣:“家具廠,本來生産些桌椅闆凳,現在沒訂單了,估計要關門了。”
韓雲逸心中一動,現代的家具行業可是個暴利行業。他仔細觀察着這些工人,發現他們雖然情緒低落,但手上都有厚厚的老繭,顯然都是技術熟練的老師傅。
“老師傅貴姓?”韓雲逸主動搭話。
“我姓張,叫張建國。”老工人看韓雲逸年紀不大,但說話客氣,态度也好了些,“小夥子你是?”
“我想了解一下這個廠子的情況。”韓雲逸直接說道,“如果可能的話,我想重新把它辦起來。”
張建國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但很快又暗淡下去:“小夥子,辦廠可不是鬧着玩的,需要資金、訂單、技術,缺一不可。”
“這些我都考慮過了。”韓雲逸胸有成竹地說,“關鍵是要有好的産品和銷路。”
其他工人聽到這話,也圍了過來。其中一個瘦高的中年人說:“現在家具廠到處都是,競争激烈得很,咱們這小廠子怎麼跟人家比?”
韓雲逸笑了笑:“關鍵不在大小,在于産品質量和設計。張師傅,您先帶兩個年輕點的學徒,我教你們做點新東西。”
張建國有些疑惑,但還是點了頭。他叫來了兩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個叫李強,一個叫王磊。
“先學會使用工具,特别是精細的手工活。”韓雲逸開始指導他們,“做家具最重要的是細節,每個接口都要嚴絲合縫。”
三天後,韓雲逸從市場上買回了一個當時算是比較新式的布藝沙發。在工廠裡,他當着所有工人的面開始拆解這個沙發。
“你們看,這個沙發的結構其實很簡單。”韓雲逸一邊拆一邊解釋,“但是細節處理得不夠好,坐墊太薄,框架也不夠結實。”
張建國湊近了看:“小韓,你想做什麼?”
“改進它。”韓雲逸拿出紙筆,快速畫起了設計圖,“我們加厚坐墊,改進框架結構,還要在扶手設計上做些創新。”
工人們圍在一起看着韓雲逸的設計圖,眼中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這樣做成本會不會太高?”有人擔心地問。
“成本是會增加一些,但質量提升更多。”韓雲逸自信地說,“好東西不愁賣不出去。”
接下來幾天,韓雲逸帶着大家采購原料。他選擇的都是質量上乘但價格合理的材料,既保證了産品質量,又控制了成本。
張建國帶着李強和王磊開始制作第一台沙發。起初進展緩慢,畢竟這種設計他們從沒做過,但在韓雲逸的指導下,三人配合越來越默契。
“張師傅,這個榫卯結構要再緊一點。”韓雲逸細心指導着每一個細節。
“李強,海綿的密度要均勻,不能有空隙。”
“王磊,布料的縫線要直,針腳要細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