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九錫撚碎冰魄引的花瓣,碎屑懸浮半空,邊緣析出細密霜晶,在祭壇星輝中折射出七彩光暈。
他掌心紋路突然迸發青光
——那是天機閣主代代傳承的“萬象印”,印痕與星落峽磁極共振!
碎屑受磁力牽引重組,凝成巴掌大小的渾天星晷模型:
晷盤刻二十八星宿,危宿與心宿位置鑲嵌兩粒未消融的冰魄引花露。晷針以溫可夏鎖骨脫落的毒紋冰晶為軸,針尖滲出與她血脈同源的淡藍光絲;底盤銘文浮現《墨經·天志篇》片段:“辰星為引,地脈為舟,玉魄藏于斷珏。”
“晷影偏移三刻,當至西南星落峽。”許莳安并指劃過晷盤邊緣,人皇血青光注入“心宿”花露。
嗡——
星晷暴漲至丈餘,晷針投影在穹頂拼出立體星圖:
星落峽形如被神力劈開的玉珏,東側岩壁布滿冰髓玉伴生礦“寒英石英”,晶體排列成青丘失傳的《祈豐陣》。
七條地脈光帶交彙處,冰髓玉礦心呈現獨特的六棱柱結構,柱體表面浮着與阿卯晶石胎記同款的星紋。
星圖邊緣展開泛黃殘頁虛影,《青丘藥典》朱砂批注清晰可見:“取冰魄引三錢,佐以童真星砂,可熔玄玉薯藤為鑰”
阿卯突然捂住心口踉跄後退,頸間晶石胎記透衣發出脈沖式藍光。
“有東西在扯我的骨頭!”他扯開衣領,胎記已從拇指蓋大小擴散至鎖骨,新生紋路竟與星晷上的危宿星圖完全一緻。
溫可夏肩胛骨殘餘毒紋驟然發燙,冰藍蛇紋扭動着與阿卯胎記同步閃爍。她伸手觸碰星晷投影的寒英石英,指尖剛觸及虛影——
祭壇地磚轟然裂開,彈出一尊青銅貔貅匣!
匣内整齊碼放七截玄玉薯古藤,每根藤條年輪數都與溫可夏年齡吻合,斷裂處滲出冰藍黏液。
“三年前我封存這些母種分支藤,就是為今日。”江九錫拾起藤條輕觸星晷,晷針立刻指向星圖中冰髓玉礦心的精确坐标。
江九錫割取三丈母種舊藤,以冰魄引花露為粘合劑:
藤條浸泡後纖維晶化,用天機閣秘傳“千絲纏”手法編織成舟骨。舷窗嵌着枯萎薯葉,葉脈被磁粉填充形成天然星圖濾光片。舟底鋪滿阿卯晶石胎記刮落的星砂,遇水即發熒光标記航道。
“龍骨要用這個。”
許莳安抽出靈樞銀針刺入舟頭,針尾藤紋與星晷底盤《墨經》銘文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