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評價袁紹是前三的明主。”
劉協困惑道:“你為啥還要離開冀州,投靠兖州的曹操?”
“立嗣。”
賈诩提到袁紹的兒子們,再次出現了蔑視的神色。
“袁紹手裡有冀州、青州、并州三州,幽州的遼西五郡。”
“袁紹卻把大兒子、二兒子、外甥外放出去,分别掌管青州、并州、遼西五郡,小兒子留在本州。”
“他嘴上說,觀察幾個兒子的表現。”
賈诩說到這裡,滿臉鄙夷。
“其實,不過是欲蓋彌彰,真實目的是把留在身邊的小兒子,立為繼承人。”
廢長立幼。
自古就是取亂之道。
劉協看向賈诩的眼神,更加佩服了。
全被賈诩說對了。
按照史書的記載,袁紹确實想把小兒子立為繼承人。
“偏偏大兒子得到了颍川派的支持。”
賈诩嘲諷道:“由于颍川派支持大兒子,袁紹不敢直接廢長立幼,隻能選擇外放大兒子,留下小兒子。”
“導緻袁紹的幾個兒子,誰也沒有繼承人的名分。”
不是大兒子得到了颍川派的支持。
按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
袁紹的大兒子相當于太子。
颍川派的謀士肯定要提前投資。
占好坑位。
等到袁紹死後,大兒子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