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頁)

她牽起小玲兒,餘火則牽着小寶,四人一起下樓。

将父子倆送到家門口,武婷婷才帶着女兒離開。

翌日上午,陳娜如約而至,身後跟着一個文質彬彬、戴着黑框眼鏡的小姑娘。

“餘火,這是我們公司的文案策劃小楊。你那些關于工作室的想法啊靈感啊創作過程啊,都給她詳細說說,越具體越好。”

陳娜像倒豆子似的交代。

小楊一進屋,目光就被牆邊架子上的作品吸引住了。

她沒急着坐下,反而像個小學生參觀藝術展似的,在并不寬敞的客廳兼工作區裡緩緩走動。

每遇到一件讓她眼睛一亮的手作,就停下來仔細端詳,然後拿着本子一邊記一邊問:

“餘老師,這件木雕的創意來源是什麼?”

“這個拼接工藝感覺好獨特,處理不同木材的咬合點時,遇到什麼技術難點了嗎?”

“你制作一件這樣的作品,前期構思大概多久?動手雕刻打磨的過程呢?”

她的問題專業又充滿興趣,甚至讓原本有些拘謹的餘火都慢慢打開了話匣子。

他将自己這些年自學的心路曆程、材料的挑選心得、遇到的瓶頸和突破的喜悅,以及對于工作室未來的設想,都傾吐而出,知無不言。

武婷婷恰在此時過來,很貼心地帶走兩個小家夥出去玩耍,客廳瞬間成了兩個“技術派”的創作思路研讨會。

經過一上午深入細緻的交流,策劃案的骨架逐漸清晰。

餘火的創作理念和對藝術表達的執着追求,深深打動了小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