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曼群島飛往紐約的專機上。
陸澤靜靜的看着平闆,上面正展示着一些漂亮國的經濟新聞。
入目之處,大多都是媒體在吹噓房地産行業多麼多麼利好,現在加入炒房大軍,未來賺到财富自由等等。
總之,漂亮國的這場房價之夢,依舊在持續。
幾乎所有漂亮國人都深信不疑,他們房價根本不可能會跌。
“一群癡心妄想之輩,活在精心營造的泡沫裡,一點現實都不敢面對。”
陸澤看着一條條新聞,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即将到來,而促成這一切的元兇,就是各大銀行在超寬松的信貸政策下,無止境下放的次級貸款。
至于更深的源頭,那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了。
彼時的漂亮國銀行業,遠不如現在發達,銀行房貸業務的局限性,非常明顯。
利潤完全取決于自身淨資産的大小,手裡的貸款放完了,業務也就停滞了。
房貸周期又長,動不動就好幾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資金利用率極低。
同時還要承擔貸款方違約的風險。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銀行業,無聊又蕭條,屬于狗都不去的行業。
直到一位商業鬼才的出現。
他發明出了一種颠覆漂亮國銀行業的産品,即bs房貸抵押債券。
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将手裡的房屋抵押貸款,當做欠條進行打包,再根據貸款人的資質進行風險評級,最後作為新的債券,轉手賣給全球投資者。
經過這麼一番操作,銀行一下子就從苦逼的債權人變成了中介。
買房的人找銀行貸款,銀行放貸之後,迅速的把貸款打包成bs,轉手再銷售出去。
賣給個人投資者也好,機構也罷。
總之債權轉移了,銀行不用再承擔違約風險。
而作為促成這樁交易的中介,他們會從中抽取一部分手續費作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