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帶着任務離開的楚叙白,問遍了自由街28号大廈每一層的公司。
最後終于在一位好心人口中,得知了鮑伯·艾利森的去向。
原來在奎爾基金老闆跑路後,這個團隊便分崩離析,員工們有的另謀出路,有的幹脆離開了華爾街。
而作為團隊之中的靈魂人物,擔任基金經理的鮑伯·艾利森,卻遲遲沒有找到新的出路。
這半個月來,他常去華爾街附近一家高級咖啡館,一待就是一天。
楚叙白聞訊而動,很快就在這家咖啡館中,找到了鮑伯·艾利森。
他的樣貌比起在奎爾基金辦公室裡遺留下的照片有些出入,看起來人更消瘦了。
顯然奎爾基金出事後,對他的打擊很大。
此時,這位失業了的金融天才,就默默的坐在咖啡廳角落裡。
他穿着依舊體面,神情帶着金融精英特有的驕傲和一絲被奎爾基金牽連的陰郁。
目不轉睛的看着桌上的筆記本電腦,正在研究一些複雜的金融模型報告和市場數據。
作為奎爾基金的絕對核心,這位傳奇基金經理曾帶領團隊,在華爾街打出赫赫威名。
然而随着老東家倒閉,鮑伯·艾利森反而遲遲沒有找到出路。
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他的眼界太高。
事實上,這些天已經有很多小型的投資公司都向他抛來了橄榄枝。
但作為曾經的奎爾基金王牌人物,他卻早已習慣了執掌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在暗流湧動的金融市場上與各方博弈。
那種多巴胺大量分泌的快感讓他迷戀!
相比之下,小型基金裡的小打小鬧,根本讓鮑伯·艾利森提不起興趣。
去那裡上班,還不如自己單飛來得痛快。
至于像橋水基金、黑石集團這些龐然大物他們曾經與奎爾基金都是直接競争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