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一家給出的基點和名義本金都不一樣,所以陸澤手裡這最後兩億,一共拿下了256億的名義本金。
加上之前跟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家的600億,總預期收益,已經來到了856億!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華爾街的每個角落。
這856億名義本金,讓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街頭巷尾全在讨論。
“856億啊!到底是他瘋了還是銀行瘋了?”
“用光刻機技術當抵押?這玩意兒能當飯吃嗎?”
“專門做空bbb-級次貸?他是不是剛看完什麼末日電影?房利美的報告都說了,基本面無比健康!”
“雷曼、貝爾斯登、美林他專挑次貸業務大的下手啊!”
“眼光是挺獨到,但沒啥用啊!隻要房價還在漲就不可能出現大規模違約,他純粹是給銀行送錢!”
“一個八歲孩子,帶着一群看起來很奇怪的成年人能懂什麼金融?高盛和摩根大通樂壞了,白撿幾個億的兒童稅!”
“我賭他撐不過半年!”
民間熱議。
财經媒體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爆點。
《華爾街日報》在商業版塊調侃:
“神童的昂貴玩具——價值8億美金的崩盤保險”。
《紐約郵報》則更加刻薄:
“來自東方的金融先知?還是史上最年輕冤大頭?”
電視節目裡。
分析師們對着鏡頭,用各種複雜的模型“證明”房價将持續上漲,次貸風險依舊可控。
而陸澤的行為再次被評價為異想天開,嘩衆取寵。
至于那間澤淵投資的頂層辦公室,也早已成為了華爾街精英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路過自由街28号大廈時,總有人會擡頭,對着那高聳的頂層投去戲谑的一瞥。
仿佛在看一個巨大的馬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