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單聽了這話不由得嗤笑了一聲。
“袁教授還是改不掉浮誇的老毛病啊,半個月内完成23次投資,這裡的哪一位做不到呢?如果這就是南大的培養目标,那麼咱們學校的招牌真該摘掉了!”
此言一出。
竟然逗樂了袁教授。
不愧是張單,真是給他面子啊!
袁教授清了清嗓子,饒有興緻地說:“但如果我告訴你,蘆哲隻用了一萬四千元本金,就在半個月内掙到了15億呢?”與此同時。
上京,一座特别的小院子裡。
張老正看着一場金融會議的現場直播。
電視上隻播放着會議的畫面,沒有顯示任何電視台的标識。
這些畫面其實是由會議室天花闆上的一個攝像頭發出來的。
這個直播渠道很不一般,全國上下隻有18個人能看到它!
換句話說,能看這種直播的人,都是國家裡的大人物。
張老就是這少數幾個人中的一個。
他之所以會看這次的直播,原因很簡單:這場聚會集齊了衆多有名的經濟專家,對像張老這樣關注經濟的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還有兩層含義在裡面。首先,雖然這種會議大部分時間讨論的内容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們多少反映了國家的某些重要經濟走向,至少能讓張老師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其次,這個大會關乎于重大投資決策,可以說是國家戰略布局的眼睛!
如果把這個國家比作是一個家的話,一年假設掙了十萬元,可能會花掉六萬塊作為日常開支,三萬塊留下應急,最後一萬塊則用來進行投資理财。假如這一萬塊的投資能夠獲利,自然可以讓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道理簡單,卻意義深刻。召開這個會議主要是為了集合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共同給出建議,是國家級别挑選投資項目的第一步篩選,之後還要通過更嚴謹的方式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