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的兩側裝着兩排固定的長條闆凳,又窄又細,還沒有半個屁股寬。
中間倒是留了不少空地,那是留着載客時讓人站着的。
棚頂上倒挂着幾個鐵絲擰的圈,算是固定的拉環。
運氣好的早早上了車,還能搶到個位置。
搶不過的那些隻能站在中間,頭挨頭,腳碰腳,擠得跟罐頭裡的沙丁魚似得。
噪音還大,汽油味重的能熏死人。
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坐上去不會暈車。
畢竟四面漏風,夏天再悶熱,也能有空氣透進來。
就這樣的條件,一天隻有一班,從不準時準點,錯過了就隻能靠兩條腿徒步走,或者搭乘過路的拖拉機。
等蘇青梨來到車站路口,就看到那裡已經等了很多人。
瞧着這個陣勢,她估計都擠不上去。
想想平時還要往返縣城,總搭車太不方便,決定去弄個代步用的。
當然,這時候的代步工具隻有自行車。
它可是這個時代的鋼鐵神駒,價格相當于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資。
誰家要是能有一輛,那可是村裡相當有頭臉的人物。
葉茂才在青山村當了大半輩子村長,都沒有舍得買一輛自行車回來。
就連城裡,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
既然決定了,蘇青梨并沒有猶豫,直奔縣裡的百貨商店。
裡面最顯眼的位置,擺着兩輛樣品車。
一輛是斜梁的男式車,外形笨重的黑色二八大杠。
另一輛則是彎梁設計的女士車,亮藍色外殼,方便上下的同時,還帶着一絲優雅的精緻。
蘇青梨進門就看中了這輛女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