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上面的盒蓋,内部放着十根暗黃色的小金條。
取出一根小黃魚,中年男人随手丢給王川,示意王川檢查真假。
掂了掂金條的分量,王川認真檢查了幾分鐘。
六七十年代,商品都是由國有單位制造,生産。
假冒僞劣四個字,還有二三十年才會出現。
商品沒有假貨,不代表這年頭就全是真東西。
黃金,白銀從古至今都是硬通貨。
往上追溯一兩千年,已經有人制作假黃金,假白銀。
“東西是好東西,開個價吧。”
“如果你誠心想買,一根金條31克,兩塊錢1克,要是把我手裡的十根金條全部買走,我按照每根五十塊賣給你。”
中年男人的十根金條,全部鍛造于舊社會。
按照當時的鑄造規格,大黃魚和小黃魚有着不同的分量。
匣子裡的小黃魚每根都是31克的标準分量。
金條後面寫得清清楚楚。
王川搖頭道:“大哥,我誠心找你做買賣,你先是對我一番試探,又跟我漫天要價,我看大哥根本不是誠心做買賣的人。”
“我要是不存心和你做買賣,就不會把這麼多的好東西拿給你看。”
中年男人反駁道:“也就是現在,放在二十多年前,别說兩塊錢1克,你就算拿出二十塊,三十塊的,我都不見得會賣給你。”
“你自己也說了,二十多年前它們是硬通貨,放在現在,說句難聽點的話,除了我,你覺得還會有第二個人對你手裡的金子感興趣嗎?”
王川不動聲色地點出,金子無人問津的情況。
“你想給多少?”
“一塊錢1克。”
“一塊錢1克?不行不行!”
中年男人一聽就不樂意了,開什麼玩笑。
即使金條成了燙手山芋,可金子就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