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甯甯看了一眼家人,解釋道:“裡正爺爺,人總會長大嘛,隻是我比别人懂事得晚了一些而已,您就别再取笑以前的我了。”
她一邊說着話,手中也不停,每一刀下去,都精準地切出一塊芽眼飽滿的塊莖。
她将切好的種薯撒上草木灰,然後放在鋪了稻草的竹匾上:“放在陰涼處,等切口結痂,不出五日芽就能長到小指長。到時候就可以讓大家領回去種了。”
裡正點頭:“那時候差不多趕上水渠通水了。”
第二日一早,葉甯甯就帶着小寬進了城。
随着赈災工作的全面展開,城裡已經慢慢恢複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街道兩邊的鋪子都已經開門做生意,卻門可羅雀,糧鋪前的價牌上标注了糙米和精米的價格,都比平時翻了三倍,所以生意并不怎麼好,掌櫃正依靠着櫃台打瞌睡。
來到城東的三間鋪面,葉甯甯摸出鑰匙,銅鎖“咔嗒”一聲打開了。
“先得做個醒目的匾額,叫什麼名字呢?”葉甯甯擡頭打量着門楣自言自語道。
她拿出一張紙,鋪在櫃台上起店名,小寬擡手攔住。
葉甯甯看到櫃台上的一層灰塵,笑着對小寬說道:“後院有一口井,你幫忙去打一桶來,我先擦一下這裡。”
小寬轉身到後院去打水。
等他提着一桶水回來的時候,葉甯甯已經想好了幾個店名。
“小寬,你說店名叫哪個更好一些?”葉甯甯指着自己起的幾個店名問道。
小寬看了一眼,上面寫了“天香閣”、“至味清歡坊”、“金玉滿堂記”、“壟上珍馐苑”等四五個名字。
最後小寬的視線落在“壟上珍馐苑”上。
葉甯甯略一思索點點頭:“我也覺得這個好聽,那就定這個名字了。”
小寬先把櫃台擦幹淨,讓葉甯甯好在上面寫東西,他繼續打掃别的地方。
“咱們賣三樣主打。”葉甯甯攤開粗紙開始繪制菜單,炭筆勾勒出金黃的土豆餅、雪白的山藥糕,還有薯片、山藥片等。
“咱們過些日子再添些時令飲子”葉甯甯一邊說一邊寫寫畫畫。
葉甯甯整理完食譜,擡頭時發現三間鋪子已被打掃得一塵不染。
小寬正蹲在院角修葺後院歪斜的籬笆。
“辛苦了,”葉甯甯收好東西招呼小寬,“走,姐帶你去吃東西,順便找個書齋求副字畫做匾額。”
小寬起身擦了擦額角的汗,整理了一下衣衫,默默跟上。
兩人穿過熙攘的街市,拐進一條幽靜的小巷,來到一家名為“墨韻齋”的書鋪。
掌櫃的是位須發花白的老先生,正眯着眼睛研讀一本書。
聽聞葉甯甯來意,他遺憾地捋須道:“姑娘來得不巧,題字的徐先生回鄉探親了,三日後才回來。”
葉甯甯頓時垮了臉:“這可怎麼辦?我還想趕在水渠通水前開張呢”
“若不嫌棄,在下或可代勞。”一個溫潤的男聲從書架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