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1頁)

工程的初步展開雖然順利,但正如顧建業所預料的那樣,各種難題很快就接踵而至,如同攔路猛虎,考驗着這個剛剛組建起來的草台班子和總指揮的智慧。

首先是材料!

按照顧建業的設計,改良土坯牆和地基都需要摻入一定比例的石灰和砂子,以提高強度和防潮性。砂子還好說,雖然需要去幾裡外的河灘人力背運,累是累點,但隻要肯下力氣,總能弄到。可石灰,卻成了大問題!

紅旗溝附近根本不産石灰石,最近的石灰窯也在幾十裡外的鄰縣,而且購買石灰需要錢或者用糧食換,隊裡根本拿不出這筆開銷。

“建業同志,這石灰弄不來,牆基和牆體強度上不去,後面的活兒不好幹啊!”老泥瓦匠張師傅急得直搓手。沒有石灰,就相當于蓋房缺了關鍵的“骨頭”,質量難以保證。

核心小組的碰頭會上,這個問題被擺在了桌面上,氣氛有些沉重。

“要不少放點?或者幹脆不用?”孫明試探性地問道。

“不行!”顧建業立刻否定,“石灰的作用無可替代!尤其是在地基防潮和牆體早期強度上!沒有它,我們蓋出來的房子,恐怕比原來的強不了多少,那就是勞民傷财!”他斬釘截鐵,在原則問題上毫不妥協。

“那那怎麼辦?”王大力也犯了難,“總不能去搶吧?”

顧建業皺着眉頭,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大腦飛速運轉。買不起,換不到,那就隻能自己想辦法!

他忽然想起了前世看過的一些資料,關于古代和一些偏遠地區自制“土石灰”的方法。雖然效果不如正規石灰窯燒出來的,但應急或者作為部分替代品,或許可行!

“我倒是有個法子,不知道行不行得通。”顧建業緩緩開口,“我聽說,有些地方會收集大量的河蚌殼、田螺殼或者其他貝殼,甚至是動物骨頭,把它們堆在一起,用大火長時間煅燒,也能得到類似石灰的粉末,可以用來砌牆抹灰。”

“燒貝殼?燒骨頭?”衆人聽得目瞪口呆,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這這能行嗎?”李師傅也表示懷疑,“燒出來的東西能有石灰那粘性?”

“行不行,試試才知道!”顧建業眼中閃過一絲冒險的光芒,“咱們紅旗溝靠山,打獵的骨頭估計攢了不少吧?河灘上貝殼、螺蛳殼應該也能找到一些!發動大家去收集!越多越好!然後,我們建一個小型的試驗土窯,就用這些東西當原料,燒它個幾天幾夜!看看效果!”

這個想法實在太過異想天開,但看着顧建業笃定的眼神,再加上他之前創造的種種“奇迹”,衆人雖然将信将疑,最終還是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

于是,一項“收集骨頭貝殼”的新任務又布置了下去。村民和知青們雖然不解,但出于對顧建業的信任,還是紛紛行動起來,翻箱倒櫃地找出積攢的獸骨,又跑到冰冷的河灘上,刨開冰雪尋找貝殼。

顧建業則親自帶着張師傅和幾個手巧的社員,在知青點附近選了一處避風的空地,開始研究搭建試驗性的小型煅燒土窯。他憑借着模糊的記憶和建築學原理,設計了一個結構簡單、但能保證較高溫度和較好通風的土窯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