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點苦算什麼!”王大力第一個站出來表态,“隻要能早點住上新房子,讓我們一天幹二十四個小時都行!”
“沒錯!我們年輕人,有的是力氣!”趙強和孫明也跟着起哄。
“我說的三班倒,不是讓大家不睡覺。”顧建業解釋道,“而是把人力分成三組,輪流作業!白天兩組負責土方、木工、石工這些重活。晚上一組,就着篝火和馬燈,負責材料準備、零件加工、草排編織這些相對輕省、但同樣耗時的活!我們要用最短的時間,把地基和主體框架立起來!趕在真正的大雪封山之前,完成主體工程!”
這個“三班倒”的提法,科學而高效,既壓榨了勞動時間,又考慮到了人力的恢複,讓李順才和幾個隊委幹部聽得連連點頭,暗自佩服顧建業這腦子轉得就是快!
“另外,”顧建業又看向王鐵錘師傅,“王師傅,從明天起,也得辛苦您了!我需要您立刻開工,幫我們把現有的破舊工具都修複、淬火、打磨一遍!同時,我這裡有一些圖紙,需要您幫我們打造一批特制的鐵件,用于屋頂結構的連接和加固!”
他拿出了幾張畫着各種奇形怪狀鐵件的圖紙,這些都是他根據現代建築連接件的原理,簡化設計出來的,能大大增強木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風性。
王鐵錘接過圖紙一看,頓時兩眼放光!他打了一輩子鐵,做的都是鋤頭、鐮刀之類的普通農具,何曾見過如此精巧而實用的設計?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證:“顧師傅您放心!隻要有鐵,您畫的這些東西,我保證給您做得結結實實!”
就這樣,在顧建業的強力推動下,一場規模空前、效率驚人的“紅旗溝建設大會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有了充足的工具,有了先進的技術指導,有了科學的排班方法,整個工地的進度一日千裡!
地基被迅速挖好、夯實;改良的土坯一塊塊被制作出來;經過烘幹處理的木材被加工成标準的梁柱檩條;王鐵錘師傅的打鐵鋪日夜爐火通明,叮當聲不絕于耳;沈若雪的材料庫管理得井井有條,從未出過一次差錯
所有人都像上了發條一樣,不知疲倦地奮戰着!因為他們親眼看到,在顧建業的指揮下,那隻存在于圖紙上的、溫暖舒适的新家園,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
而顧建業,則如同這場大會戰的總司令,巡視在工地的每一個角落。
他時而在地基旁,指導着土坯的砌築方法;時而在木工房,與李師傅、王鐵錘師傅探讨着卯榫結構和鐵件的配合;時而又會出現在沈若雪的材料庫,根據消耗情況,調整後續的材料計劃。
他很少休息,眼裡總是布滿血絲,但精神卻異常亢奮。看着自己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那種巨大的成就感,是他前世從未體驗過的!
沈若雪默默地看着這一切。她看到顧建業在指揮工人時,冷靜果斷,不容置疑;在與老師傅探讨技術時,虛心謙遜,博學多才;在關心普通社員時,又細緻入微,體貼周到
她發現自己的目光,已經越來越難以從他身上移開。
有一次,深夜裡,她去工地倉庫核對材料,卻看到顧建業獨自一人,就着一盞昏暗的馬燈,還在研究一張複雜的結構圖。寒風吹得他衣衫獵獵,他卻渾然不覺。
沈若雪沒有去打擾他,隻是默默地回屋,将自己省下來的、用開水泡開的麥乳精,悄悄地放在了他屋子的門檻上,然後默默地離去。
第二天,顧建業在自己的飯碗旁,發現了一杯香甜的麥乳精,他愣了一下,但随即又明白了什麼。
兩人之間,無需言語,一種難以言喻的默契和情愫,正在這緊張而火熱的建設浪潮中,悄然滋生,慢慢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