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頁)

張翠反駁道:“你說的不對,手裡沒錢也要賣糧食。小麥磨成面粉隻能蒸饅頭下面條,總不能頓頓吃饅頭鹹菜、白水面條吧?”

李大山覺得很沒面子,氣呼呼的回怼:“你以為頓頓吃馍夾鹹菜的人少嗎?老百姓不可能賣糧食換錢去買大魚大肉。”

張翠針鋒相對:“我沒說大魚大肉,買菜買鹽不花錢?農藥化肥不花錢?手頭緊就得賣糧換錢。”

李大山瞪着眼說:“你懂個啥?買菜買鹽能花幾個錢?農藥化肥都是先賒賬等秋後賣了花生再還賬,花生值錢,小麥不值錢。”

李林趕緊息事甯人,老兩口好像天生犯沖,說不夠三句話就得頂嘴。

不過李林聽懂了,老爸的意思遇到緊急情況賣糧,老媽的意思為了吃好飯賣糧。

一個精打細算,一個追求生活,各有各的道理。

李林的性格随老媽,也是追求生活品質的性格,不想在吃飯上虧待自己和兄弟。

張翠說:“吃馍夾鹹菜的有,愛吃愛喝的也多的是。不信你看,隻要糧價上去肯定有賣糧食買酒買煙的人家。”

段磊奮筆疾書,李林馬上打定主意,先适當提高糧價收購李家村那些“張翠式”的糧食,再想辦法搞“李大山式”的糧食。

李林問張翠:“親娘你說實話,糧價漲到多少你會考慮賣糧?”

張翠說:“漲到3毛我就賣,1斤麥多賣3分,1千斤多賣30塊錢夠咱家吃兩個月的青菜。”

李林問李大山:“老爸你也說說,如果沒有突發情況,漲到多少你會考慮賣糧?”

李大山說:“至少漲到3毛5吧。”

采訪完爹娘李林又去西統家,問李剛強夫婦相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