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響起,确實不錯。
可接下來幾組展示也差不多如此,數據精細、邏輯完整、流程規範——但也都隻是标準範式。
輪到外語社上台時,林勇正和幾個社員坐在下面閑聊。
“他們肯定又是拿不出東西的廢物,八分鐘不到就結束了。”
他笑着拿起手機刷朋友圈。
直到大屏幕亮起。
一個全新的數據界面出現在所有人眼前。
它不像傳統模型那樣是表格或靜态折線圖。
而是一個動态的三維數據流,每一簇數據流都在模拟用戶的活躍軌迹、偏好轉移和熱點聚類,甚至可以實時調用不同變量影響市場反應。
“這是”前排的評審專家們一個個擡起頭來,眼神中多了一份詫異。
方宇站在台上,手拿激光筆,語氣平穩但堅定:“這是我們項目的底層邏輯算法和模型預測核心,基于python開發,并引入了多模态分析與ai模拟算法”
“我們将用戶分層與内容匹配進行了雙向優化,使得平台的用戶轉化效率比傳統模型提升了43。”
顧言在一旁協助操作ppt,王鑫遞資料時也是緊張又自豪。
而最吸引評審注意的,是方宇在最後提出的商業推廣模型:“我們設計了一個輕量化傳播模型,可以在不同平台間快速複制,并結合短視頻平台的熱點流量機制進行動态投放,實現低成本、高爆發的用戶裂變。”
評審中的一位女投資人眼睛亮了:“這種模型,你們有測試過?”
方宇點頭:“目前我們已經在校園範圍測試了三個版本,數據如你們所見。”
屏幕上一列測試對比圖迅速彈出。
數據對比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