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頁)

“姑!我也去!”

“還有我!”

謝安和靜丫頭一前一後,邊跑還邊舉着手。

李秀雲則一臉無奈地跟着,顯然是沒拗過這兩家夥。

不等謝靈靈發話,兩個機靈的小家夥,已經跑到了牛車上。

睜着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着謝靈靈。

“姑!帶上我們吧,我們會聽話的!”

說着,還邊雙手合十地看向謝大成。

幾個大人對視一眼,謝靈靈歎了一口氣。

“行吧行吧,但先說一點,不聽話的話,以後都不準去了!”

兩個小家夥動作一緻地齊齊點頭。

看着别提多可愛了。

謝靈靈轉頭安撫了謝老娘,随後便與謝大成前後上了牛車。

到了鎮上,謝靈靈沒有急着賣,而是溜溜達達先逛了一圈兒。

最後她找到了一個合适的位置,永安學堂門口。

這學堂主要接收十二歲以下的孩子,負責開蒙和教授孩子基礎的知識。

等到孩子們過了十二歲,便要去鎮上的另一家書院。

在書院經過夫子教導後,到達規定的年齡,學子才可以參加鄉試科舉。

這過程至少要經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

而一個學子每年所需學費、食宿、筆墨紙硯等費用,最少也要十兩銀子,這還是在學子本人勤儉節約的情況下。

普通人家一大家子忙碌一年到頭,估摸着也就賺個四五兩銀子,還得是田裡莊稼收成好,否則更少。

由此可見,供養一個學子,對于一個普通百姓家庭來說有多麼艱難。

相比較來說,鎮上的人們生活條件更好,将孩子送去讀書是能負擔得起的。

在永安學堂裡讀書的,絕大多數都是鎮上的孩子,這也是謝靈靈打算在這裡擺攤的原因。

謝大成按照謝靈靈的指導,打了一套可折疊桌椅,這會兒把桌椅打開放好,攤子也算是支了起來。

“安安,你去給姑買兩個饅頭兩個燒餅。”謝靈靈給了謝安幾個銅闆。

謝安接過,小短腿哒哒哒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