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的威力太大了,半個月功夫,就把苞米稭稈曬成了金黃色,苞米棒子也吹着秋風,歡快搖蕩。
老鐘叔抄着嘶啞的嗓子,揮舞着手裡的鐮刀,帶着村裡老少開了個動員大會,為秋收做了萬全準備。
一年的辛苦,最重要的就是搶收了。
萬一老天爺不對心思,下幾場雨,或者幹脆落雪早半個月,損失幾成糧食,全村就要半飽半餓挨半年。
這個時候,全村上下除了癱瘓不能動的,就是五六歲孩子都要跟着下地。
拴柱兒不能跑城裡了,周嬸子也要趕回來幹活兒。
吳桂花索性把包子店關門一周,因為提前通知,食客們也沒誰抱怨。
畢竟他們很多人也要請假回家去幫忙!
碰巧,徐良在南邊打電話回來,之前定下的衣服都做好了。
吳桂花就準備再出門一趟,但逃避勞動的名頭可不好,她就想了個主意。
秋收之後,面對全村收山貨!
幹蘑菇,鮮蘑菇,木耳,核桃、榛子和松子,都可以送到吳家換饅頭包子或者糧食。
全村當時就沸騰了,要知道這些東西,漫山遍野,隻要肯吃辛苦背下山,幾乎不要本錢。而且家家吃了多少年,也不覺得稀罕了。
如果全家人出動,上山搶個幾百斤回來,不用多,隻要換回四五十斤糧食,也夠全家吃一個月了。
于是,吳桂花借口去外省找山貨銷路,就順順利利出了門。
火車上三天兩夜的折磨,因為沒有徐良在一邊,吳桂花還算輕松,偶爾找到機會就進空間吃點兒東西,簡單洗個澡,所以到廣省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幹淨又精神。
徐良等在站台上,脖子抻的老長。
留在廣省大半個月,讓他迅速蛻變成了半個本地人,一件花襯衫,配了個墨鏡,開口就是熱情的“雷猴”啊!
吳桂花笑的不行,一巴掌拍過去,把徐良也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