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1頁)

紀委那輛黑色的伏爾加,像一把沉默的鐵犁,将江家村這片看似平靜的土地,犁開了一道深可見骨的、名為“權欲”與“貪婪”的溝壑。

李滿囤被帶走了。

那個在村裡作威作福了半輩子的“土皇帝”,走的時候,連一件換洗衣裳都沒來得及拿。

王副鄉長的外甥王寶财,則在當天下午,就被鄉裡的派出所铐走,據說是涉嫌巨額貸款詐騙。

那個熱火朝天、承載着無數人發财夢的養豬場,被一張蓋着鮮紅印章的封條,徹底變成了一座矗立在冬日寒風中的、荒誕的廢墟。

村子裡的空氣,凝固了。

村民們連大聲說話都不敢,聚在一起,用最低的、耗子般的音量,交換着眼神裡的恐懼與猜測。

他們想不通,怎麼前一天還人五人六的村長,一夜之間就成了階下囚?

他們更想不通的是,在這場風暴的正中心,那個本該最高興、最解氣的人――江衛國,卻表現得比任何人都要“痛心疾首”。

他拄着一把鐵鍬,站在那片被封的工地上,看着那些砌了一半的、偷工減料的牆,長長地、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糊塗啊!李滿囤這是糊塗啊!”

他對着身邊幾個同樣來圍觀的村幹部,捶胸頓足,“多好的機會!國家給政策,給貸款,他怎麼就能動這種歪腦筋,把一條金光大道,硬生生走成了絕路呢!他對不起組織的信任,更對不起我們全村的鄉親啊!”

他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義正辭嚴,仿佛他才是那個最擁護集體、最希望村子好起來的人。

幾個沒了主心骨的村幹部,被他這番話一說,竟下意識地,将他當成了新的主心骨。

其中一個副支書,試探着問道:“建國大哥,那那現在怎麼辦?這爛攤子”

江衛國大手一揮,臉上露出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壯。

“怎麼辦?我們自己幹!”

他的聲音,充滿了力量,“他李滿囤倒下了,我們江家村的人,不能倒下!鄉親們想共同富裕的這口氣,不能散!走,我們現在就去鄉裡,我們去找領導!我們告訴領導,我們江家村的村民,有骨氣,有能力,靠自己的雙手,也能把這個爛攤子,收拾成一朵花!”

這番話,擲地有聲,充滿了煽動性。

江衛國就這麼“順理成章”地,從一個“受害者”,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個收拾殘局的“擔當者”。

他帶着幾個村幹部,雄赳赳氣昂昂地,再次踏上了通往鄉政府的路。

這一次,他沒有帶申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