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雖然級别不高,但他們是“捕食者”網絡中的觸角。
他們與“捕食者”或許沒有直接接觸,但他們一定有各自的聯絡方式和接收指令的渠道。
“對所有落網間諜進行突擊審訊!”
李衛民立刻命令,“比對他們的口供,尋找共同點和交叉之處!他們的聯絡方式、接收指令的時間、地點任何一點異常都不能放過!”
一場針對落網間諜的審訊風暴在京城秘密展開。
來自各個部門的審訊專家齊聚一堂,對這些間諜進行輪番審訊。
林逸也親自參與其中,他敏銳的洞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往往能從間諜口供的細枝末節中,發現連審訊專家都忽略的關鍵線索。
在比對多名間諜的口供後,一個共同點逐漸浮現――他們接收指令的時間,往往集中在每周的某個特定時間段。
而且,指令的傳遞方式,除了史密斯提到的死信箱和電台,還有一種看似普通的方式――通過某些特定的報紙或者雜志。
“報紙和雜志?”
林逸皺眉,“他們是利用報紙上的廣告?還是文章中的暗語?”
“都不是。”
一名審訊員彙報道,“根據幾名間諜的口供,他們會定期購買某些特定的報紙或雜志,然後在其中的某個特定版面或文章中,找到一些用鉛筆或者圓珠筆做出的細微标記。這些标記看似随意,但組合起來,就是給他們的指令。”
利用報紙雜志作為情報傳遞載體,這在當時并不少見,但如此細微且變化莫測的标記方式,則顯得非常專業和隐蔽。
“立刻調取這些間諜提及的所有報紙和雜志,特别是他們接收指令時間段内的報紙!”
林逸命令道,“對這些報紙進行全面掃描和比對,找出那些隐藏的标記!”
技術人員立刻行動,大量的舊報紙和雜志被運往軍工廠,進行細緻的掃描和分析。
這是一項枯燥而耗時的工作,但林逸知道,這些看似普通的紙張裡,很可能隐藏着“捕食者”的蹤迹。
在對舊報紙進行掃描的同時,對史密斯的審訊也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