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和李衛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
這枚戒指的曆史,竟然比他們國家的建立還要悠久,這完全颠覆了他們對間諜組織的認知。
古文字學家則将注意力集中在戒指内側那個複雜的符号上。
這個符号由幾組看似不規則的線條和點構成,但組合在一起,卻又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律和美感。
“這個符号不屬于任何已知的古文字體系。”
古文字學家眉頭緊鎖,“它似乎融合了多種文明的元素,有些像古埃及象形文字,有些像瑪雅符号,又有些像某種神秘的東方圖騰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符号體系。”
“能否破譯它的含義?”
李衛民問道。
古文字學家搖了搖頭:“僅憑這一個符号,很難。但它很可能是一種‘組織圖騰’,或者是一種‘身份标記’,而非單純的文字。”
然而,林逸卻從中看到了希望。
如果這個符号是某種跨文明的融合,那或許意味着“織網者”的觸角真的遍布全球,并且曆史極其悠久。
“請你們将這個符号進行最全面的數據化,并與全世界所有已知的古文明符号、秘密社團标記、以及宗教圖騰進行比對!”
林逸果斷下令,“任何一絲相似,都不能放過!”
與此同時,對宋安民的審訊仍在繼續。
他雖然交代了“織網者”的大緻概念和自己的身份,但對于“引線人”的身份和行蹤,他始終搖頭表示不知。
“我真的不知道‘引線人’是誰。”
宋安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我們這些‘子民’,從未見過他本人。他隻通過‘信物’和‘指令’來操控我們。甚至,他下達的指令,也是層層傳遞,經過無數個中間人,最終才到達我們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