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灣。
一處窯洞内,牆壁上擺放着一面地圖。
溶洞内正坐着一些身穿土灰色軍裝的将士正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聽着在一名總部的參謀講着楊村的一場戰役。
“楊村一戰,獨立團整整一千餘人遇到鬼子一小股敵人,陣亡三百四十名戰士和一百二十多名村民。”
“整個團被鬼子壓制在楊村出不去,整個戰鬥下來,算上村民傷亡比達到了0比460,這是自根據地建立以來傷亡比最大的一次。”
“整場戰鬥下來,獨立團在和鬼子作戰之中,都是被牽着鼻子走。”
“無論是巷戰,還是陣地戰,到最後鬼子撤離,獨立團都是沒有作出相應的應對方案。”
一名參謀手中拿着一根長棍,指着牆壁上的地圖,一聲聲的說道。
而這名參謀的每一句話,就像是一顆石頭一般,落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一陣陣波浪。
讓在場的不少将士聽着都是感到一陣不可思議。
這一股六十頭左右的鬼子,竟然是打的獨立團這般狼狽。
這是戰争史上從未見過的,而這卻是發生在他們的根據地上。
“現在我們要學習的重點來了,不是這一戰總結經驗,而是在鬼子撤離的時候,一股友軍在楊村南面山頭。”
參謀手中木棍指向了地圖上的一處地方,再次的說道:“他們僅僅是一支百人左右的隊伍,在楊村南面的山頭,分散成三個地點阻擊鬼子。”
“一股居高臨下,火力壓制,一股佯攻,一股正面和鬼子對上。”
“但是這正面和鬼子對上的友軍,他們不直接和鬼子交手,反而是反複的拉扯鬼子。”
“采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和鬼子迂回”
“在炮火集中打擊殺重點火力”
地圖下,參謀一句句的講出那一晚這股友軍和鬼子的作戰方式,還有指揮用處,推演,仔細且詳細。
可在溶洞内的李雲龍聽着這熟悉的指揮套路,李雲龍眉頭微微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