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桃園鎮的人,去桃園街買新式服裝穿上。
去銀行把銀子換成紙币,去洗浴去街食去打麻将。
嗨,别說,還真舒坦!
一部分人越來越喜歡桃園鎮的生活方式,甚至向往最終能搬到了桃園鎮去居住。
所以哪怕桃園鎮一直在往府城派人,本身的人口卻是一直在緩慢增長。
每天都有不少人度過考核期,拿到身份證,成為桃園人。
同化的力量是可怕的,越來越多人接受桃園人的生活方式,導緻桃園街人越來越多,邊緣一直向着外面擴展。
直到有一天,邊緣擴張到城牆,将這裡變成第二個大号的桃園鎮。
最先享受桃園生活方式的,是中層人,以小商人團體為主。
他們接受了桃園生活,就接受了紙币,接受了紙币,就會拿來做日常生意的交易貨币。
大量的銀子湧入桃園銀行,換成一張張紙,然後換錢的人還覺得自己是賺了,臉色喜滋滋的出門。
這些商人行走各地,因為環境限制的緣故,這個所謂的各地其實并不遠。
近一點的就是指縣城内的各地,遠一點的是指一府之内的各地。
這些商人往來之後,發現府内各縣甚至各個鎮子居然都有了桃園銀行,讓他們的交易行為方便了很多,自然更是驚喜。
兌換紙币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桃園生活方式,正在府城之内緩慢而堅定的向着各處蔓延。
紙币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也為桃園鎮帶來源源不斷的大筆财富。
趙百彙拿出來的每一張紙币,系統都有記錄。
桃園鎮将近兩萬人,他們手中的貨币總量約為五百萬,等于五萬兩銀子。
而桃園鎮以外的人,已經兌換走了接近一億的紙币,接近一百萬兩銀子!
而這會是整個府存銀的幾分之一呢?
或者是幾十分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