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1頁)

這哪裡是一個普通人能設計出來的東西?這裡面蘊含的熱力學原理,比軍工廠裡那些蘇聯專家留下的圖紙還要精妙!

他腦子裡飛快地計算着。這麼高的熱效率,如果用在邊防哨所,一個冬天能節省多少煤炭?一個哨所節省的煤,就能讓十個哨所過冬!

那一個團,一個師,整個藏軍區呢?

這簡直是戰略級别的後勤保障突破!

他的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取暖爐子了,這是一個能大大提升邊防部隊戰鬥力和生存能力的戰略級裝備。

“小蘇同志,”錢副師長開門見山,語氣嚴肅,“這個爐子,是你設計的?”

“是。”蘇棠坦然點頭。

錢副師長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直接切入核心:“制造成本多少?材料有什麼要求?能不能實現量産,在全軍推廣?”

這三個問題,直接把秦振邦和何舒敏問蒙了。他們還停留在自家得了寶貝的喜悅裡,沒想到這位研究所長想的已經是全軍的事了。

蘇棠心裡早有準備,她坦言道:

“成本不高,主要是鐵闆和耐火磚。但如果要擴大規模提升标準,對材料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爐心這個二次燃燒室,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耐火黏土來制作耐火磚,才能承受住裡面的超高溫,保證燃燒效率和使用壽命。”

“特殊的耐火黏土?”錢學東的眉頭瞬間緊鎖。

他沉重地歎了口氣,說出了一段秘辛:“你說的這個,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前些年,我們很多高新項目都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他們掌握着核心材料的配方和工藝。但幾年前他們撤走後,很多項目都停滞了,就是因為我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不出合格的核心材料。我們軍區的耐火材料廠,至今也燒不出能達到他們标準的高标号耐火磚。”

一番話,讓屋子裡的氣氛都變得沉重起來。這已經不是一個爐子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在那個特殊時期面臨的技術封鎖和困境。

錢副師長看着蘇棠,眼神裡帶着一絲他自己都沒察覺到的期盼。

他聽說過,她的父親蘇鶴年是國内有名的物理學家。

“小蘇同志,”他的聲音帶着一絲鄭重,“既然你能設計出爐子,那你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材料問題?”

與此同時,家屬院的“求爐”熱潮也遇到了難題。好幾家找了後勤處的鐵匠,照着樣子敲敲打打,也仿制了幾個爐子。但結果卻差強人意,有的根本不熱,有的瘋狂冒黑煙,還有一家煙囪倒灌,差點出了事。

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蘇棠那個爐子,看着簡單,其實是真正的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傍晚,李秀梅紅着眼睛找上了門。

“棠棠,”她聲音都帶着哭腔,“你就當可憐可憐我們吧!我家那小子,這幾天天一冷就咳,咳得小臉通紅,我這心都快碎了。你要是能幫我們家也弄一個你那樣的爐子,要多少錢,要什麼票,嫂子都給你弄來!”

一邊是軍區領導的殷切期盼,一邊是鄰裡鄉親的急切困境。

蘇棠知道,所有問題的關鍵,都指向了那個核心——材料。

她空間裡有的是22世紀的超級合金材料,但那東西根本不可能拿出來。

她隻能,利用這個時代現有的條件,找到一種本土化的替代材料配方。

當晚,蘇棠就把自己關進了房間苦思冥想,連秦野也被反鎖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