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蘇棠同志,久聞大名啊!你可是我們軍區的寶貝,巾帼不讓須眉的典範嘛!”周懷安一進門,就握着蘇棠的手,笑得如沐春風。
他對耿向東等人也是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甚至當場就打電話給後勤部門,解決了項目組一直申請緩慢的幾項稀缺物資,雷厲風行的作風,赢得了研究所上下一片贊譽之聲。
所有人都覺得,新來的政委是個辦實事、沒架子的好領導。
隻有蘇棠,在和周懷安握手的那一刻,心裡本能地拉響了警報。
這個男人,笑得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張面具。
蘇棠不動聲色地觀察着他。她發現,周懷安在提到“為人民服務”、“支持一線科研”這些口号時,眼角的魚尾紋,也就是所謂的眼輪匝肌,并沒有絲毫收縮。
在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假笑”,是社交性的,而非發自内心的。
而當他的目光掃過桌上那份聚熱循環爐的核心設計圖紙時,蘇棠敏銳地捕捉到,他的瞳孔有一次極其快速的收縮。
那不是欣賞,而是一種夾雜着極度渴望和占有欲的眼神。
蘇棠心裡有了底,面上卻依舊是那副謙遜恭謹的樣子,滴水不漏地應付着。
周懷安視察結束後,對聚熱循環爐項目大加贊賞,并表示會全力支持,推動項目盡快量産,讓全軍區的戰士和家屬們早日過上暖冬。
項目組的成員們備受鼓舞,幹勁更足了。
一周後,第一台聚熱循環爐的樣品,終于在萬衆期待中,完成了!
公開測試那天,項目組的院子裡裡外外圍了三層人,黑壓壓的一片,有穿着軍裝的幹部戰士,也有揣着手的家屬軍嫂,個個伸長了脖子,跟趕集似的。
“就這麼個鐵疙瘩,真有那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