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裡的“省心”,就是默認這份把我當成小偷和外來侵占者的協議?!
我看着顧川躲閃的目光,看着顧雅得意的笑容,心涼了半截。
最後還是在乙方欄簽下名字,沈薇兩個字,幾乎用盡了全身力氣。
協議像個無形的枷鎖,套在了我脖子上。
所謂“家庭公共開銷”,就是顧雅無底洞的欲望。
“沈薇,賬上錢不夠了,媽愛喝的那款新西蘭進口牛奶今天要訂了,一家四口呢,記得按比例趕緊轉你的2000塊過來。”
顧雅在家庭群裡頤指氣使。
才月初!?
我點開她發來的采購清單:統統都是最好的、進口的。
光是吃食就标價近八千,我負擔40,得拿出3200。
顧雅自己剛發朋友圈曬的下午茶,兩片司康一壺茶就要三百多。
我忍無可忍在群裡回複。
“雅雅,協議說是‘基礎生活消費’,這标準是不是太高了?普通家庭有必要”
回複我的不是顧雅,是婆婆。
“哎呀薇薇,雅雅懂生活嘛!咱們家就該吃好點喝好點。”“這點錢在你們城裡人賺得也不多。媽知道你節省,但該花的得花呀。”
顧川私聊我。
“老婆,忍忍吧,媽開心就好。協議寫了的‘由雅雅定義’基礎消費…别争了,傳出去人家說你小心眼。”
然後立刻轉了四千塊到公共賬戶。
“我多出點,貼補一下,你别生氣。”
我的憋屈像被堵在了下水道,每一次質疑都被“孝心”的軟釘子狠狠拍回來。
看着顧雅曬出的“品質生活”,我用自己工資貼補家用,買着打折的衣服,心像被泡在鹽水裡。
那天下班,我拖着疲憊的身體擠在地鐵裡,手機瘋狂震動。
點開家族群,滿屏都是我的消息和幾張刺眼的截圖。
圖一是我弟弟買車。
顧雅陰陽怪氣的在下面發。
“哇!恭喜嫂子娘家弟弟提新車呀!真棒!嫂子對弟弟就是大方體貼呢!”
“可憐咱們家‘公共開銷’賬上隻剩三百塊了,下個月爸媽的白米粥可能要換成雜糧了…”
“唉,大家理解下哈,畢竟嫂子要‘幫襯’娘家嘛。(愛心jpg)”
圖二是她特意p的圖,把弟弟的朋友圈和一份捏造的、我們夫妻賬戶支出異常的模糊記錄拼在一起。
家族群裡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