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瞧着,村裡人意識到不對。
“咦現在不是八月份嘛,怎麼水稻才種下去?這些人真不會種莊稼,糟踐糧食。”
李天眯起眼睛,地裡老把式對莊稼那可護的和眼珠子似的。
對于這點趙麥冬倒是從書中了解過。
“叔,我聽說越往南水稻一年成熟的次數就不一樣,有的一季稻,有的二季稻有的三季稻,現在這應該是三季稻等到十月份以後就可以收。”
“啥意思?一年可以收三次稻子?”
有村裡的漢子抓住他話中的重點,不由興奮,一年收三次稻子還愁吃不上米?
大家興奮的不行,一想到以後收三次稻,自己也能吃上大米飯,真迫不及待想趕到嶺南抓緊時間種稻子。
李月估算她們村到嶺南的時候,今年冬天的食物暫時還是要花錢買和囤,明年說不定能趕上一季稻。
路邊的村民們給稻子澆完水站在地頭上望着路邊的這些人,有些好奇的打招呼。
“你們幹啥的?這是去哪?”
主要這批人是他們見過最多的人,居村遷徙不為過。
健談的李天上前和一個老頭唠着嗑,還地上自己先前藏的煙葉。
那老農也是吸煙專業戶,二人在路邊吞雲吐霧相互吹噓。
等李天回來催促大家走的時候,事情問的七七八八。
“這邊不像形容的那麼窮,咱們的核桃沒準還真能賣出錢。”
這消息無疑在平靜的村中激起千層浪,村民們的嘴角沒壓下來過。
再繼續走下去幾個村子約摸兩三個時辰就有一座城。
城中也會安置這些過來的流民。
李天問過,安置的流民去附近的小村子,李家村這麼大村子估計難。
他們和胡家村人在那條河相處來說是篩選過的,家境還算可以,素質也尚可,這裡的縣令大人聽到京城傳來的命令也良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