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在議論以後的事情的時候,那幾個跟過來的小夥子發表自己的看法。
“鞑子太可恨了!李村長,秋然她們是女娃交給你以後就是你們李家村的人,我們幾個想好了,去找蕭大哥,我們的家人都不在了,我們要去替他們報仇。”
“啥?”
李天覺得自己耳朵沒出問題吧,你剛活下來又要去送死。
“孩子,你們下山,萬一鞑子就在山下,這不是送死嗎?”
他們這麼一大幫子人都沒把握打赢那麼多鞑子,你這幾個愣頭青怎麼打。
“李叔,我想好了,我也要去找蕭大哥參軍。”
一向沉默寡言的李二壯開了口。
随後換來老娘和大哥大耳瓜子。
“你瘋了你,咱們死裡逃生,這麼久都活的好好的去投奔王爺不成嗎?”
“你腦子壞了,咱們當初就是為了逃避會有軍役才逃荒,你現在去送死?你想死,你從你娘屍體上踏過去。”
大壯娘捂住自己的胸口,聲嘶力竭的吼道。
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不好嗎,若是這樣她甯願和兒子死在一起。
每年都有家庭為了逃避軍役甯願多花點口糧,甚至為了躲避軍役有些大戶人家還會花錢冒名頂替,那相當于買命錢。
那意味着什麼,戰場上能活着回來的幾率微乎其微。
在古代和現代不一樣,現代當兵光榮,有榮耀,古代不是逼不得已沒人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當兵,當兵換來的前程很有可能是用命換來的,且當兵的福利也很差,死了朝廷給點錢便罷了,遇到貪官還能把你這筆錢給吞了什麼都沒有。
去當兵的大多是家裡吃不飽飯的孩子為了省口口糧才去的,軍戶甚至還會被人瞧不起。
所以才會有杜甫那首千古名詩。
李大壯一家為去參軍的事吵的人仰馬翻,一向怯懦的張有福兒子也松動了,他跪下來給自己老娘和老爹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