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珊重生回來後,就一帆風順,把原身那小可憐都弄上吊了,這麼吃了宋念華一回虧,心态調整不過來,再心疼那幾百塊錢。
她一直對宋念華甩臉子。
許保國和李愛紅見她那樣兒,越發相信養女的話,心裡也愧疚心疼,李愛紅幹脆請假,帶着養女去百華大樓買東西。
“肥皂,毛巾,牙刷這些在農村不好買,媽給你準備着。”李愛紅滿臉舍不得,“你到了鄉下,有什麼困難,随時給媽打電話。”
她又背着許保國,給養女塞了一百塊錢和兩張工業券。
宋念華帶着三百多塊錢和一大堆票兒,轉天坐上了前往黔省的火車。
——
黔省離京市有些遠,坐火車需要大半天的功夫。
而這一車皮拉的都是胸帶紅花的知青,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絕大多數都是學生,最大的二十歲,最小的隻有十五、六歲。
宋念華十九了,算是裡面年紀大的,她坐在窗邊,看着這幫半大孩子的情緒從激昂到恐懼。
開始默默流眼淚,心情也挺複雜的。
這個年代的确是苦了一批人。
“念華,你怎麼也下鄉了?”
她正想着,突然聽見有人喊。
宋念華回頭去看,就見喊她的人正是原身的同班同學周萍。
“你不是不願意下鄉嗎?”
“誰說的,我家可是很響應國家政策的,我下鄉是我爸親自給我報的名兒。”宋念華笑着,“你從哪聽的閑話啊。”
“呃,大夥兒都那麼說啊。”周萍讪讪。
“大夥都說就對嗎?看人做事,别看怎麼說,要看怎麼做,我這不是跟你一塊兒去建設農村了嗎?”宋念華絕不會被扣帽子的。
周萍也覺得誤會了,挺不好意思的,“你爸是廠長,我還以為他會把你留下呢。”
“幹部家庭,更要起帶頭作用。”宋念華握拳。
周萍被噎的沉默,好半天才又出聲,“我也知道響應政策是應該的,可是我還是害怕,我媽說了,這些年知青回城越來越難,去了農村就要一輩子紮根在那裡。”
“農村的條件很艱苦,連大米白面都吃不上,一年到頭也沒有肉”
周圍的小知青們聽見,都臉色發白,本來幾個掉眼淚的,哭的更大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