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狡猾’把這事兒上升到‘國家政策、知青、建設農村’這個高度上。
劉科長滿臉堆笑,心中暗罵:老狐狸,想走後門,直說就得了呗,偏偏跟他打官腔。
得了便宜還賣乖!
不過,能讓趙領導這個‘老滑頭’,帶着親自領着來讨‘指标’,這事兒應該不像表面這麼簡單。
說不定是上面那尊‘大佛’,拐着彎的親戚朋友。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抱着這樣的想法,劉科長識趣應道:“老趙說的是,正好,旁邊的魚場新培育了一批魚苗,都是好活的鯉魚和草魚。”
“這樣吧,我給你開個條子,回頭你們魚塘建成了,你就直接去那兒撈魚苗,其餘的東西,也都由他們提供。”
“但作為國家補助的項目,局裡需要時時關注,你們要把魚苗的成長情況,飼料的喂養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彙總報告給我們。”
“行,這沒問題,我們魚塘是知青辦的,都有文化,這點事肯定能給您辦好。”
宋念華笑着保證。
拿着劉科長特批的報告,宋念華美滋滋的走出農業局,魚苗、飼料、補助全搞定。
隻等魚塘挖完,就齊活了!
“小丫頭,事兒我給你辦完,你是不是該回村了。”趙領導沉聲,“别忘了你答應我的事。”
“要是在外面亂說一個字,我絕饒不了你。”
“哎呀,安了安了,趙領導,這事兒我肯定爛在肚子裡,跟誰都不說。”宋念華拍着胸脯保證,“隻要你和鄭如蘭自己不露餡,就不會有人知道。”
說完,她轉頭一路小跑的走了。
次日,宋念華和林嬌嬌坐上了宋家屯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