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記者說,是因為一個來自外省小村子,宋家屯的女知青,寫了一篇文章,說得到咱們廠的大力的幫助,那女知青在文章裡,把咱們廠一通表揚。”
秘書笑着解釋:
“現在,國家上下都在宣傳領導的政策方針,這位周記者就想把咱們廠這次行為,報道出去,呼籲社會各界,響應領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建設農村。”
“周記者想把咱們廠樹立成‘典型’!”
他又‘追’了一句。
“我幫過一個外省的村子,這事兒我怎麼不知道?”蔣廠長完全一頭霧水,“宋家屯,這地方好像在那兒聽過。”
“對了,那女知青叫什麼名字,文章裡有沒有寫,咱們廠怎麼幫她了?”
“廠長,我接到周記者的電話後,特意去調查了一下,那女知青叫宋念華,是、是許副廠長的養女。”
秘書連忙上前彙報,“就是跟許明珊抱錯的那個。”
蔣廠長恍然。
他是聽過許保國抱錯了閨女兒,親閨女兒找上門後,就把養女送到鄉下當知青去了。
而且,許保國的養女可不是個‘省油的燈’,跟大院兒周家的公子亂搞男女關系,聽說被周公子甩了後,還曾經上吊自殺過呢。
許保國怕她留在城裡,再鬧出什麼‘妖蛾子’,才不得已把人送下鄉了。
他會知道的這麼詳細,完全是因為兒子蔣友亮跟許明珊談了對象,從許明珊口裡聽的。
“我什麼時候幫過她?怎麼幫她了?”
“不是您,是許副廠長,前段時間,廠裡不是傳許副廠長假公濟私,你為這事兒,還私底下找他談過話呢。”秘書連忙幫他解惑道:
“整件事我都了解過,宋念華插隊的村子,要開個魚塘,村裡人沒什麼文化,怕幹不好,就讓宋念華這位知識青年當廠長。”
“宋家屯是個窮村子,什麼都沒有,宋念華隻得回京市向許副廠長求助,許副廠長就在咱們廠裡幫她找了幾個會挖魚塘的師傅。”
“誰曾想,這事兒不知怎麼傳的,就傳成許副廠長‘假公濟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