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塘跟脫殼廠可不一樣,魚塘是村裡辦的,用的工人也得是咱村的人兒。”
村民們聽了宋傳根的話,也想起脫殼廠招工人,要會認外國字的事,紛紛開口道:
“念華,反正你這魚塘也得雇人養魚,我們肯定好好幹,把魚兒喂的飽飽的。”
“是啊,這魚塘都是我們自己個兒挖的,知青可一點沒出力,你不用我們,還想能用誰?”
宋念華看着他們笑道:“那當然了,我本來也準備在咱村裡招工人的,既然各位叔伯兄弟都想來魚場當工人,我有個問題要先問問你們,你們中間,誰會養魚啊?”
村民們一愣,“養魚有啥難的,那不就像家裡養豬,養雞一樣,一天喂三頓,把魚塘收拾幹淨的,讓魚呆的舒服,它就長肉呗!”
“我們在家養豬啥的,都是把好手,肯定能把魚養好!”
他們七嘴八舌‘表現’着。
“你們把這活兒想簡單了。”宋念華認真道:“我知道,你們中肯定有許多人養過難雞鴨,甚至還過豬羊牛馬,是老手了。”
“可養魚跟養那些大牲口不一樣,魚生活在水裡,對于水質的管理、喂什麼樣的飼料,喂多少?都是有要求的,你一點做的不對,魚兒就不舒服,就會生病。”
“對了,你們知道,這魚兒要是得了病,該怎麼治嗎?夏天怎麼給魚塘降溫防曬,冬季怎麼做保溫工作?這些,你們都會嗎?”
“而且,魚塘是咱們村兒的第一個産業,關系到咱們村發展的大事兒,連公社領導們都很重視。”
“這魚萬一要是養不好,死了,責任誰來負?這魚苗可值五、六千塊呢!”
宋念華臉上帶着笑問。
果然,村民們一聽這個數字,臉都吓白了。
宋傳根臉色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