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錢立軍為首的男知青們,真的‘候’不住了。
繁重的秋收過去後,他們本來以為能稍稍休息一段,結果,秋收過去的‘冬藏’更累更忙,他們等的心浮氣臊,還偏偏連宋念華和霍斯年的‘影兒’都抓不着。
宋念華是一趟一趟的出差,人很少回知青小院。
霍斯年則是每天在山上看着挖塘,早出晚歸的,更是時不時的跑去霍志剛那裡住一晚。
他們想找人都找不着。
“那,她說沒說,讓我們‘候’多久啊?”
“宋念華連隔壁村的趙小山都肯用,為什麼就不用我們?”
“霍斯年,你幫幫我們,我們實在挺不住了”
他們哀求着。
霍斯年知道,宋念華不是不想用男知青,隻是覺得他們不聽話,帶起來了費力。
那女人,讨不着好處的事兒,可從來不幹!
但眼前這幾位乖巧的都像‘小狗’似的了。
而且,相比宋家屯的村民們,他更願意魚塘的工人是男知青。
男知青們學曆高,接受能力比村民們快,經過下鄉的這幾年的勞動鍛煉,幹活就算比不上村裡人,也差不了多少。
“你們想讓宋念華用你們,得讓她看到你們的誠意啊!每人寫份保證,願意服從安排,簽字按個手印,我也好幫你們說話。”
他道。
男知青們面面相觑。
改變現狀的心情太迫切的,臉皮暫時顧不上了。
“行,我寫,我現在就去寫。”
錢立軍最積極,轉身往屋裡跑去。
“我也寫。”一個瘦的幾乎皮包骨,叫李國成的男知青,也轉身跑了。
接着第三、四、五個。
轉天,霍斯年就把男知青的事告訴宋念華,并着重說了,他們答應寫保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