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念華,不不不小宋廠長,要是我們好好學寫字,你下次再招工人,是不是就能招我們。”
村民們問着。
宋念華:“那是肯定的,大家夥想想,我來咱村兒這麼久了,什麼時候說過的話沒有做到。”
“沒有,念華姐一向說到做到,這個可是我們大夥兒都看在眼裡的。”
“那是,那是,小宋廠長跟咱們可不一樣,那是有本事的人,吐個吐沫就是釘”
“果然不愧是城裡娃娃,又有本事又厲害。”
“嘿,你這話說的,城裡娃娃也不是都厲害,看那些知青,不也就那樣,還是咱們念華自己有本事。”
“讀過書的就是不一樣。”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奉承着宋念華,都快把她捧到天上去了。
心裡也對她說的‘掃盲班’升起了期待。
哪怕是格外笨,對讀書識字苦手的人,也下了決心,要勒緊褲腰帶,把家裡孩子們供出來。
甚至,因為宋念華就是個姑娘,手下也是女知青更得用,那些重男輕女的村民們,也都開始在意自家的‘賠錢貨’。
供個三,五年,送到宋念華的廠裡,一個月也是十幾塊的收入,還有個工人名頭兒,多體面呢!
留家裡幾年,把工資攢下來,都夠給自家兒子娶媳婦的了。
重男輕女,根深蒂固,不是一時一刻能改變的,但最起碼,宋念華的這一番話,讓村裡的女孩子們,得到了和‘傳根’,‘耀祖’相同的待遇。
能念書了,有了機會總是好的。
這也是宋念華想要的效果,念口号一千遍一萬遍,都不如真正以利相誘,來得實際。
一個榜樣的效果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