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欣賞完了大鐵梨,再看播種機。
這種機械,在京市周邊已經普及開了,但在宋家屯,依然屬于‘尖端科技’,不像大鐵梨那麼直觀。
村民們圍着那兩台機器,左右亂轉,不知道如何下手。
宋念華看着,笑眯眯的介紹,“這是播種機,以每天使用八個小時算,平均可以播種七畝地,而且,隻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以。”
“而且,這兩台機器,都有八成新,我們可以歇人不歇機器,用滿十小時”
那是多少?
鄉親們驚訝的張大嘴,掰着手指頭,開始算
一個人,一天能種七畝地,這可太快了。
一台機器,能頂上七、八個大小夥子的勞力。
念華進城一趟,不止免費拿回種子和大鐵梨,還帶回了足夠頂百十來人的‘勞力’,這,這可
“這些東西,真都免費給咱們使啊!”
孫春梅簡直不敢相信。
宋念華拍拍機器,說道:“鐵梨咱們可以一直用着,但是播種機在種完冬小麥後,要送回省研究所,隻能免費使用一個季度。”
“不過,不要緊,咱們的已經越來越好了,我們建了工廠,挖了漁塘,開墾更多的荒地,再種植兩茬糧食,把倉庫堆的滿滿的,每家每戶都有糧存,有肉吃,多餘的賣出去,也給咱們村,換自己的播種機。”
“咱們不用别人的。”
“大家夥兒說好不好?”
“好!!”
村民們被鼓舞的熱血沸騰,群情激動,二話不說,甩開膀子就去開荒了。
就連孫春梅這個慣來‘冷酷現實’的人,都忍不住一臉向往。
“念華,你說,咱村以後,真能買起自己的機器?”
身為村幹部,她當然知道,一台播種機的價格。
可謂‘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