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劉鐵柱坐鎮,帶着宋二叔和宋大虎媳婦,把母豬們伺候的很好,讓它們在宋家屯穩穩當當的安了‘家’兒。
這批母豬的預産期在二月,正趕上陰曆年,大概還有二個多月的時間。
那時候,宋二叔和宋大虎媳婦,也學的差不多了,算是個‘小成手兒’了,應該能幫上劉鐵柱的忙兒。
宋念華豬廠這邊兒,總算能放下些心。
而且,劉紅賓經過這事兒後,他變的有些不一樣了。
以前的劉紅賓,一點都不踏實,雖然身子在宋家屯,可心像飄在‘空中’似的,小心思‘多多’。
劉鐵柱來了,他就穩重不少,特别是劉鐵柱現在的妻子帶着女兒,處理好遼省的事兒後,也來到宋家屯,住進宋念華為他們全家準備的小院後。
劉紅賓整個人就徹底‘沉’下來了。
宋念華見後,心裡滿意,讓他主管‘掃盲班’蓋房子的事兒。
養豬場可以暫時‘放開手’,‘冬小麥’下種的日子,卻一步步逼近。
宋家屯全村人都緊張極了,畢竟,頭一回在這麼冷的天兒種地,他們也很緊張。
後山上,霍斯年早帶着村裡人,在荒地上厚厚的鋪了一層‘地膜’兒,技術員小李也把‘冬小麥’的種子,培育出的芽兒。
十一月十五号這天,宋家屯的‘冬小麥’,正式開始種植。
那天早上,全村的父老鄉親們,早早就起了床,齊齊湊在後山上,由李主任帶着村裡的四個生産隊的人,把種子‘珍而重之’的種了下去。
村裡老人們雙手合什兒,對着天空拜了拜,“老天爺開眼,保佑麥子能順利種出來,能多多打糧食,讓一家老小都能吃上口白面饅頭。”
——
麥子種下去了,村裡安排人時時照看着,半點不敢馬虎。
接下來的幾天,宋念華則親自帶着人兒,去了聯合種植的那幾個村子,親眼看他們把‘冬小麥’一一種下去。
這‘轉着圈兒’的一忙,半個多月就過去了。
而掃盲班的三間青磚房,也已經完工了。
最近這半個月,因為要趕着時間把‘冬小麥’種下,孫春梅都是帶着村裡人加班加點的趕工,三間青磚房,就那麼‘水靈靈’的建在了村支部後面。
該幹的都幹完了,就剩下‘加頂’了,村裡的老人們,都嚷嚷着要找根經年的好木頭兒當房梁。
宋念華對老一輩的那些‘說法兒’,并不排斥,便放任村裡老人們,到處‘尋摸’好木頭去了。
她則開始做起了‘籌備’工作,比如,托人去買書本,她還托村裡老人們,找木頭的時候,再多砍幾棵樹,送去木工廠,做了一批新的桌椅。
“念華啊,随便從村裡人家裡掏騰點舊桌子舊凳子得了,幹咋還做的新的,那得花多少錢啊?”
村會計宋招财心疼的臉都扭成‘麻花’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宋念華道:“幾套桌椅而已,隻是學校最基礎設施了,花不了幾個錢兒的。”
“再說,新打出來的桌椅都是咱村兒大人孩子使,招财哥,你别那麼小氣嘛!”
宋招财:“”
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