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都被‘禁锢’了。
可這樣,國家怎麼進步?老百姓怎麼能過上好日子?
現在國家,需要像宋念華這樣的有志青年,去打碎‘禁锢’,引導大家兒‘前進’!
孫主任滿心感慨,帶着宋念華去了郵局,有公社作保兒,按電話的申請順利批下來,等着安裝人家上門安裝就行了。
“孫主任,我還有個事兒,想跟您彙報一下。”
宋念華叫住要回公社的孫主任。
孫主任停下腳步,回頭看她。
“主任,這段時間,我們村能順利開魚塘,養豬廠,還有這次的‘冬小麥’種植成功,其實,有一個人,功不可沒。”宋念華抿唇,一臉認真道。
“哦,誰啊?你們村兒功勞最大的,不就是你嘛!”孫主任好奇笑問。
“我是主管‘大方向’的,把這事兒落到實處的,都是知青和村民們。”宋念華道:“除了他們,就是我們村兒下放的那位姓趙的教授,也幫了不少忙。”
“他主動給魚塘做的消毒劑,那東西,豬廠一樣可以用,還有,這次‘冬小麥’的培育,他也私下幫了不少忙,我知道後,一問,原來趙教授沒下放前,是生物化學‘雙料’博士,有真材實學的那種兒。”
孫主任眉頭緊擰,眯着眼看宋念華,“說吧,你鋪墊這麼多,想幹什麼?”
他太了解宋念華了,從來不說沒用的話兒!
“我也沒想幹什麼!我們村兒掃盲班的房子蓋完了,馬上就開班了,我琢磨得找幾個老師,教大人和孩子們啊!”
宋念華笑着道。
霍斯年這段時間,一邊管着魚塘的正常動作,一邊兼管着種冬小麥那幾個村子的開墾,整個人都快累成‘細狗’了!
實話實說,如果沒有霍斯年在後面‘任勞任怨’的幫忙,宋念華不可能一起幹這麼多事兒。
趙教授是霍斯年和宋念華‘交易’的一個‘條件’。
人家霍斯年說到做到,宋念華也不能太過‘壓迫’他。
怎麼也得給個‘甜棗’兒。
别寒了‘得力手下’的心!
“村裡知青們最高的學曆,也就是高中畢業,沒法跟趙教授比,我就想着,這有現成的人才不用,不是浪費資源嗎?”
“你想讓那個教授,去掃盲班當老師?”孫主任訝聲問。
“是啊。”宋念華點頭,“他們本來就是犯了錯被下放,為建設農村出力的,那也不能讓他‘閑’着,得給他安排工作啊!”
宋念華‘半真半假’的說着。
“可這趙教授,身體實在是太差了,一個月有二十八天在發燒,燒的渾身滾燙,連路都走不了,一站起來就倒兒,不但不能勞動,村裡還得派人去照顧他。”
“畢竟,不能讓他死在我們村兒不是。”
“村裡給他搞了點退燒藥,總算把燒退下去了,可人也瘦成了紙片,風大點都能給吹走了,種地的活兒,肯定是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