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第1頁)

宋念華笑着道:

“但‘問題’早晚會解決,到哪個時候,學曆文憑就至關重要,城裡那些大廠子,招收的工人,最低也得初中學曆,還有縣委的那些幹部,你可着盡的打聽,哪有小學畢業就能當的。”

“學曆以後會直接決定你們的社會層次和生活質量。”

什麼社會層次?生活質量啊?

宋家人都不太明白,但光聽宋念華說,就感覺是挺‘高級’的詞兒,應該就是能過上好日子。

要是他們去念書,就能過上好日子宋二叔和宋大勇,本來勉強的心,有些意動。

眼看孫春梅‘擺平’了宋二叔他們,宋念華轉頭看向宋老頭宋老太太,笑着問:“爺、奶,你們要不要也去報個名,跟着學去。”

“我們?”老倆口兒對視一眼,紛紛搖頭,“我們就算了吧,年紀太大,沒那個心氣了。”

“是啊,你二嬸白天忙村裡的事兒,晚上還得去念書,這個家總得有人管吧,我就留在家裡,給你們收拾收拾屋子,做做飯。”宋老太太道:“讓你們回來都能吃上現成的。”

宋念華沒有勉強老兩口,又說幾句就離開,臨走時,拉着宋抗美的小手道:“抗美,你也要去上學,回頭大姐給你賣新書包文具盒啊!”

宋抗美乖巧點頭。

——

第二天,孫春梅一到村支部,就開始分派任務,宣傳掃盲班的事兒了。

不到中午時,全村人幾乎都知道了。

本來村裡人對這個掃盲班挺不‘感冒’的,但經過幾天前脫殼廠的那次招工,眼見村裡孩子隻要念過書,也能跟城裡的知青們,幹一樣的活兒。

大家夥兒這心兒都活翻了。

宋家屯全屯子,念過書的人不多,像宋老頭的老一輩兒時,國家沒解放,風雨飄搖的,活命都難,根本沒法念書。

像宋二叔的中間一輩兒呢,趕上建國初斯的‘自然災害’,人餓的披樹皮、吃土了,還念啥書念書?

等到了宋二勇這一輩兒,國家‘百廢待興’,一心種地收糧,先讓老百姓們填飽肚子,對教育這塊兒,又沒投入太多關注。

再加上那時真窮兒,家裡也沒錢供孩子讀書。

像宋家這樣,讓家裡孩子都讀到小學畢業的,整個宋家屯也沒幾戶。

所以,導緻整個宋家屯,除了小孩子外,一半以上,都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的那種兒。

村民們圍在村支部的告示欄前,議論紛紛,又聽人說,老宋家一家兒,除宋老太太,都報名去念書了,心裡活泛兒又多了幾分。

畢竟,現在,宋念華及老宋家,都快成宋家屯的‘風向标’了。

村裡人莫名的就願意相信宋念華,感覺跟着她學,肯定不吃虧。

宋念華見狀,也趁機宣傳道:“讀書有多好,之前我已經說過無數次了,今兒就不再多說了。”

“大家夥想來讀書呢,就趕緊報名,我們掃盲班,暫時隻開兩個班,一個教孩子,是白天的,上午來上課,上四節課,中午回家吃飯,吃完飯後再來上三節課。”

“一個是成人班,上課時間在晚上六點,那時大家夥都吃完晚飯了,咱們上兩節課,到八點結束,也不耽誤睡覺。”

“一個班暫時收四十個人,多了怕老師教不過來,先報名先上課啊,晚的隻能等下一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