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宋念華送回知青小院後,他就垂頭喪氣的回了宋家。
——
轉天,宋念華去公社,把試驗田的各項數據交了一份給鄭書記。
跟宋家屯聯合種植冬小麥的那幾個村子,都已經收割完畢,産量雖然沒有宋家屯那麼高,但也比普通莊稼的畝産量高了不少。
這幾個村子的村領導和村民們,直接喜極而泣。
無論什麼年代,糧食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底氣,家裡有糧,心裡不慌。
他們對内心對宋念華的感激,自是不用多說,對于她要求的,記錄試驗麥苗生長的情況和數據,也是盡心盡力,力求做到最好。
這倒是讓宋念華省了不少心,隻簡單把記錄數據彙總一下,就能直接交給省研究所了。
省研究所的白主任從頭到尾,把文件仔細看過一遍,才滿意的放下,笑容滿面,帶着對宋念華的欣賞,“好、好,小宋啊,你們村的這份數據,對麥種的改良,将會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特别是聽說,宋念華鼓勵全村人,用村裡的正常耕地來試種‘冬小麥’,白主任越發驕傲,“看來,我當初的選擇對的。”
宋念華笑眯眯應下白主任的誇贊,趁熱打鐵的提出,明年想帶着整個躍進公社,繼續種植冬小麥的計劃。
第一次合作如此愉快,白主任自然不會拒絕,當場就跟宋念華簽下了明年的合同。
把冬小麥的事處理完後,宋念華并沒有着急離開,而是轉頭就去了省改委會,找孔惠珍,解決豬廠買母豬的事兒。
宋念華到的時候,孔惠珍正好在,見到宋念華,她仔細問了劉紅賓一家在宋家屯的情況,得知這一家人在宋家屯過的很好,她就放心了。
孔惠珍是個爽快人,聽說宋念華這次是雇着車來的,最好能一次性把母豬買完,直接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