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明算賬,有些話還是要提前說清楚的!
老廠長自己算了算,答應給宋念華的磚頭,讓了三成。
這個價錢,已經很低了。
宋念華滿意點點頭。
這回孫主任直接當看不見。
老廠長也很高興,總算給廠裡工人搞到葷腥了。
總之,三人達成了共識,都很滿意。
離開磚廠,回去的路上,孫主任一陣唏噓。
“咱們縣還是太窮兒,前段時間,我陪鄭書記去了比較富裕的公社參觀學習,人家那兒的老百姓,已經有八成都住上磚房了。”
“咱們跟人家,真是沒法比啊!可有什麼辦法呢,人家有關系,有問路,又離城裡近,跟城裡那些大廠子處的好,他們村兒種的青菜、果子、花生啥,那些大廠子搶着讓他們供給。”
“有他們支持着,那麼公社能不富裕嘛!那像咱們公社,窮鄉僻壤的,哪哪兒都夠不着,要不是小宋你開了那幾個廠子,又搞着試驗田,咱們公社,連個出頭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還是得有自己的特色啊!鄭書記也是看透了這點,你提出要開磚廠時,他一點都沒猶豫,就答應了。”
他感慨着。
宋念華贊同點頭。
“上次鄭書記還說呢,說你們村,今年這農用機械用的很好,明年咱們可以繼續用。”
“我也從蘇家屯的改變看出來了。農民光靠種地,真富裕不了。還是得解放勞動力,讓勞動力幹更多能掙錢的事兒。”
“你們村呢,就先做個領頭兵,負責去探路,給咱們公社找出一條緻富的出路,公社肯定全力支持你們。”
孫主任直接表态,這也代表着鄭書記和公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