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第1頁)

“我問問你們,還記得養豬場後來買那十幾頭豬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嗎?”

宋念華問着。

“是第二批豬崽子的定金啊。”宋招财是會計,這裡面的賬他最清楚,而且,他們還欠着村裡人和外村人的小豬崽呢!

“對啊,我上次跟孫支書說過,村民們把錢存起來,放在家裡的炕頭磚縫裡,就是一種浪費,錢隻有流動起來,才能生出錢來了。”

宋念華道:

“他們隻需要預定少量的青磚錢,我就可以給他們蓋房用的所有青磚,都先給我打個欠條,等以後掙了錢再還給我。”

“就等于讓他們先使用,後付款。”

“說到底,你還是虧了!”孫春梅皺眉,“不行,我看還是算了吧!”

“表面上看,我是暫時虧了,但磚廠這種基建工廠,跟脫殼廠不一樣,它看的是長遠利益。”

宋念華‘教’着村幹部們道:“村民們的定金收上來,先用來建磚廠,買設備,把生意做起來,頭一、兩年,我們盡力把盈虧執平,三年後,磚廠肯定就會盈利。”

“這樣,村民們能提前住上青磚房,我們磚廠順利建起,成為能為國家添磚加瓦的一份子。”

“兩全其美的事兒嘛!”

在改革初期,這種方式大家不知道,可在宋念華生活過的那個年代,這就是互赢的好事嘛,有多少企業、商場有先收了業主的錢,用這批錢把商場建起來的。

不過,她和後世那些商人還是有區别的,商人的本意是為了賺錢,而她在賺錢之餘,也是真心想改善宋家屯村民們住環境。

沒看她對于磚廠的計劃,都是三年後才會的盈利嘛!

村幹部們:“”

還能這麼幹?有人這麼幹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