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主任笑道:“不會的,不會的,小宋自己心裡有算計。”
“那行吧,這事兒讓他們宋家屯自己作主,咱們公社不參與,也不管了。”
鄭書記無奈地說着,但到底不放心又道:“小宋信任你,願意聽你的話兒,你還是去勸勸她,讓她别一次性蓋那麼多房子。”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事兒也是一點一點辦的,别想着‘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孫主任見他答應了,臉上瞬間堆起笑容,“您放心吧,‘不管’也就是嘴上說說,我肯定是時刻關注宋家屯的情況,看着他們不讓他們做的‘太過’了。”
自己‘看中’的人兒,一步一步培養到現在,人家年輕氣盛,事業心強,他能咋辦?
盡力給‘兜着’呗!
公社那邊兒搞定了,宋念華轉頭去了縣建築局,直接找到建築局後勤科的吳科長。
現在縣裡這些大中型廠子和企業,宋念華都混了個臉熟兒,毫不誇張的說,宋念華的名頭,在縣裡這些廠子之間,比縣長還響亮。
不是别的原因,主要是縣裡這些廠子,每個月都從她的魚塘往出‘買魚’兒,給廠裡的工人‘打牙祭’兒。
這個年代,肉啊、魚啊,這種東西,都是緊俏物資,是限量購買,得憑票兒,一點不客氣的說,誰握住了這些東西,誰就是‘大爺兒’,想買的人就得捧着哄着她。
特别是那些大廠子的後勤領導,更是把宋念華當成‘小福星’似的供着。
比如,省機械廠的周主任,縣磚廠的老廠長等等等等吧!
縣建設局的吳科長,隻是其中一個而已。
宋念華找他,一方面是想讓吳科長給介紹個好的設計師,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建設局,購買些低價的水泥。
全村人蓋房,都用水泥成本太高,所以宋念華決定,一半用黏土,一半用水泥,混合着使用。
降低成本的同時,牢固性一點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