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1頁)

片刻之後,蜀王的一聲緩緩流淌:“皇上尚在太子之位時,其母妃吳氏并不受寵于宮廷。然而,因誕下皇長孫這一血脈延續的榮耀,她得以晉封為太子妃,地位漸顯,卻也逐漸滋生出些許專橫之态。”

“為博取當時太子,即當今聖上之父先帝的青睐,吳氏竟不惜采用繡花針刺傷聖上幼小的身軀,以此作為引誘。那時的聖上年幼無知,面對突如其來的疼痛,隻能無助地啼哭不止。宮中的侍從們聞聲趕來,慌忙請來太醫,先帝亦是心急如焚,親自前來照看。”

蜀王說到這裡,眼神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

“然而,無論多麼精心的布局,真相終有浮出水面的一日。此事最終被先帝得知,龍顔大怒之下,吳氏被軟禁深宮,聖上也被禁止與其相見。”蜀王的聲音低沉。

“故而,聖上成長的歲月裡,與吳氏之間并未能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紐帶。相比之下,你的祖母,那位甘願以命相護之人,雖非血緣之親,卻在聖上心中占據了母親般的地位。”

孫晉手中的筆頓了頓,墨滴無聲地落在宣紙上,緩緩暈染開來。

蜀王見狀,站起身來,接過筆,在宣紙上添了幾筆蒼勁有力的山石。

又巧妙地點綴了幾朵清雅的蘭花,使得整個畫面頓時生動起來。

完成之後,他将筆重新交還給孫晉,輕聲道:“繼續寫吧。”

孫晉重重點頭,心神再次凝聚,盡管筆下的字迹依舊流暢。

他擡頭望向那幅畫,山石與蘭花仿佛白紙中躍然而出。

與文字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和諧而富有深意的畫面。

蜀王繼續說道,聲音中帶着一絲沉重:“彼時,臨王謀逆,京城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東宮的熊熊大火照亮了整個夜晚,傳言中唯有皇長孫一人得以逃脫,但真相究竟如何,至今無人能确切知曉。”

“皇室宗親忙于平定叛亂,無暇顧及幼小的皇長孫。他随難民潮悄然離開京城,流落至你祖父平叛的疆域。”

蜀王的語氣中帶着幾分唏噓。

“那時,你祖父僅是一名六品忠武校尉,因戰功赫赫,被宣武将軍王念感念同族之誼,破例賜予兩千兵馬,委以重任。”

“他接到密令,需秘密搜尋皇長孫的下落,并确保其安全。然而,面對成千上萬的難民,尋找一個六歲孩童談何容易?”

“萬一誤認,豈不是前功盡棄?于是,你祖父先将無人認領的孤兒收容至軍營,再暗中觀察。你祖母心思細膩,提議制作宮中特制的蓮花包,以此作為辨識的線索,能認出此糕點的孩子,再行詳詢。”

蜀王說到這裡,嘴角泛起一抹溫暖的笑意。

“奇迹般地,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找到了聖上。直至今日,蓮花包依然是聖上最鐘愛的點心。”。

此時,孫晉已完全沉浸在書寫之中,先前的憂慮與不安仿佛随風而去。

蜀王見狀,心中欣慰,轉身出門,吩咐管家謝贊安排孫晉留下共進晚餐,并請來自己的孫子趙陽作陪。

趙陽,這位蜀王的孫子,雖年僅十四,卻酷愛讀書。

平日裡少有與外界交往,今日卻是個例外。

而在皇宮深處,慶元宮偏殿内,秦婉在嬷嬷們的悉心服侍下更衣完畢。

立于窗前,目光穿過雕花窗棂,凝視着院中的情景。

一名青年跪伏于地,頭顱低垂,态度恭謹至極。

皇後在一旁焦急萬分,淚光閃爍,欲言又止,哽咽聲在喉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