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第1頁)

珍妃轉動佛珠的手輕輕一頓,緩緩轉身,面容素淨無瀾,眼中卻深藏着不為人知的智慧與滄桑,隻聽她平靜而深沉地道:“她是父皇真正的救命恩人,你記住,有些人的力量,遠超乎你的想象。”

在那段動蕩不安的曆史裡,别人的援手常常出現在帝王登基加冕的光輝時刻,而秦老太太的救駕之舉,卻是在皇長孫身份的父皇尚處于風雨飄搖之際。

那時,京城之内人心惶惶,叛亂如同野火蔓延,藩王勢力蠢蠢欲動,皇權之下,每顆心髒都揣測着未來的天子寶座歸屬何人?

年幼的皇長孫,在那個血與火交織的時代裡,幸得孫家如銅牆鐵壁般的庇護。

坊間傳言,這位繼承了孫氏血脈與秦家溫婉的孩童,乃是孫劭将軍與秦婉所孕育的生命。

在與護駕大軍不幸失散的絕境中,秦老太太不僅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為支柱,更帶着稚嫩的他與孫秉,踏遍荊棘叢生,隻為那一線生存的希望。

若僅是一兩次的援手,感激之情或不可言表;但若是在山巒崩塌間為你撐起一片天空,置身于餓狼環伺之中仍能确保你安然無恙,于泥潭沼澤中背負你步履蹒跚,不辭辛勞地長途跋涉,隻為一捧清涼之水潤濕你幹涸的唇,暴雨傾盆之夜以單薄之軀為你抵擋風雨,隻為換取你一夜安眠,甚至,面對生死抉擇時,甘願犧牲親子以保全你的周全——這份情感,已超越了世間所有感激所能表達的範疇。

李家未曾領悟這份深情背後的意義,僅僅将其視為簡單的救命之恩,故而他們的結局顯得格外黯然。

“記住,你不可如李家般淺薄。”珍妃的話語中帶着深切的期許,楚王驚詫之下,下巴幾乎要脫離下巴骨的束縛。

這些過往的秘密,從未從父皇口中透露分毫,母妃是如何了然于胸?

從那一年起,楚王六歲以後的記憶中,父皇的足迹就再未踏入過闵安宮的門檻。

他與母妃,仿佛被遺忘。

“母妃,此事還有誰知道呢?”楚王疑惑問道。

珍妃輕聲回道:“當年見證那段曆史的老臣,如今已所剩無幾,我也是從你父皇那裡聽聞一二。”

“蜀王、秦垣、孫秉,他們均是這段往事的知情者。”

“至于其他人,我不敢妄言,但從他們對此事的态度上,你自可窺見一二。”

“那些不尊秦老太太,試圖利用機會打壓孫家之人,無須與之過分糾纏,他們難以成為你的助力。”

對于孫家,楚王追問:“孩兒是否需要主動結納?”

珍妃思量片刻:“孫家此刻難以掀起波瀾,年輕一代也未曾顯露能扛鼎之人。接觸與否,猶如一場賭博。”

“賭博?”楚王不解。

“沒錯,一場賭博。賭的是秦老太太壽數悠長,能在她的指引下孫家有人可用;賭的是經此一事後,她将為孫家綢缪未來,從而讓孫家重現往日輝煌。”

“即便不為此,你也應當孝敬于她,且要讓你父皇親眼見到。”

楚王諾諾應道:“我盡力而為,雖然演技非我所長,但她對父皇的大恩,我必将銘記于心,照拂孫家。”

“你父皇對太子已失去信心,料必會有行動。”

“待兒臣有自己的府邸,定為母妃修建一座明亮的佛堂,将來請母妃出宮小住。”

珍妃輕輕搖頭:“不必了,我哪兒也不會去,這裡便是我的歸宿。”

“你退下吧,切莫讓你父皇得知你私下結交外人,他心中明鏡高懸。”

楚王抿了抿唇,語氣慵懶地應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