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第1頁)

“起初的計劃是六百畝,但随着各項需求的增加,實際建設面積恐怕會逼近兩千畝。”

孫鴻聞言,不由得心生訝異:“需要如此廣闊的土地嗎?”

董孝見狀,連忙詳加說明:“許多朝中大臣除了希望為書院預留足夠的用地,還紛紛提出想要購置私地,以備不時之需。

更有提議,要在這附近打造一條專門服務于文人的書市街,供他們選購筆墨紙硯等物,這樣一來,這内外兩條街道豈不都将變為繁花似錦之地?”

他接着補充道:“而且,按照世子殿下的意願,新建的宅邸也将臨近街道,以便于日常的管理和巡視。”

燕府之内,董孝對燕正的稱呼自然更為尊崇,以世子相稱,而非常人所用的驸馬二字,這一點也體現了燕府内部對燕正地位的認可與尊敬。

孫鴻聞言,心中略感微妙,一絲隐憂油然而生,謹慎問道:“這樣的建設與購置,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吧?”

董孝聞言,立刻回應,神色中透露出理所當然:“當然,必須按照規定支付。

否則,不就成了強占民田?在這天子腳下,一切都要遵循朝廷的規矩,根據補償标準,每畝地需賠付六兩白銀,一分一毫都不能少。”

聽及此言,孫鴻心中的疑慮稍減,既然一切依律行事,那便無大礙。

正當兩人繼續在空地上考察之際,董孝忽感腹部不适,急尋廁所之所在。

而那廁所有些偏遠,需要折返回之前經過的商鋪區域。

孫鴻出于關心,決定陪同前往。

就在二人折返途中,偶遇一對正在彈棉花的夫婦,他們的身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勤勞。

孫鴻心生好奇,上前詢問道:“掌櫃,這裡的生意可還好做?利潤如何?”

那掌櫃苦笑一聲:“利潤?我們夫妻二人省吃儉用十年,積攢下來的三百兩銀子,全都投資到了這家店鋪裡。”

站在一旁的妻子則面帶不滿:“大家都說這裡是未來的隆福寺街,你看看隆福寺街每日車水馬龍,店鋪租金一年都能收入上萬兩。

于是,我們滿懷希望而來,可三年時間過去了,别說盈利,就連一點好轉的迹象都沒有,真不知還要熬到何時。”

孫鴻環顧四周,這店鋪狹小局促,僅能勉強容下一架彈棉機,與外界傳頌的繁華景象相去甚遠。

他心中疑窦叢生,不禁發問:“這店鋪當時花費了你們三百兩銀子?”

掌櫃搖了搖頭,苦笑道:“何止,實際上是五百兩,其中還有兩百兩是我們東拼西湊借來的。

那是在這片區域剛剛開始建設時購入的,後來者購買的價格更高。”

他言語中透露出無奈與辛酸:“最讓人痛心的是,如今這店鋪就算降價到二百兩,也未必有人願意接手。”

孫鴻心中快速盤算,朝廷征地的補償标準每畝才六兩銀子,而這店鋪占地不大,建築材料也頗為簡約,其建造成本至多不超過二十兩。

即便将地價和建築成本全部算上,總花費也不應超過三十兩左右。

是誰,竟然将這樣一間小鋪标價至五百兩,近乎十倍之多賣出?